惊蛰节气之美,春雷,春雨,春虫,春草,春花,喜春回

春雨惊春到惊蛰,仲春过时雨,半夜一声雷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这是二十四节气歌的春夏之歌,涵盖了春天夏天的十二个节气,其中春天有六个。
在二十四节气中,惟一使用动词用作节气名字的只有“惊蛰”。这点睛之笔仿佛是二十四节气是条龙,惊蛰正好在龙的眼睛上,仿佛龙眼一开,一年四季更加生动灵活。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应在仲春,往往在农历的二月。所以二月二有龙抬头的说法。
惊蛰节气之美,春雷,春雨,春虫,春草,春花,喜春回
文章插图
那么这个"蛰"是什么含义呢?蛰,是潜伏在地下过冬的生物,比如蛇,乌龟,蟾蜍,老鼠。还有那些只有在气温合适时才能生存的昆虫鸟类,比如蝴蝶,蜜蜂,蟋蟀,苍蝇蚊虫。
虽然惊蛰时节往往是以春雷唤雨,气温温暖湿润而赋予了这些生物以活力和生命,有惊于雷而蛰启之含义,但是这个“惊”字的生动,涵盖了这个节气里的惊艳与热闹,那是万物抬眼看春,各自成为风景和动力的好时节。
仿佛雷是号令,雨是加油饮料,万木向上,百灵竞争。
二月二日龙抬头的节日也和惊蛰紧密相关,因为惊蛰节气通常就在农历二月初,所谓龙抬头并非真的龙,但是蛇,爬行动物开始复苏,那山峦披绿,如同巨龙春醒,那雷声雨过,如同天龙布施,除了自然风光的日日不同,更是人们勤劳耕种,唤起一年生命激情的时候,春耕开始,田野里热火朝天,那是人心的向上被激发唤醒。
惊蛰惊动的不止是自然界,还有社会的新一年带着激情的运转,休完年假的人们投入紧张有序但是充满希望和未来的工作中去。惊蛰唤醒的还有人内心的热情和春天。
惊蛰节气之美,春雷,春雨,春虫,春草,春花,喜春回
文章插图
“仲春过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蜇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节录
这里写得就是惊蛰时节,一场春雨夹着雷声滚过,各种休眠的动物们都被惊醒了,那草木恣意生长,连燕子也飞回来了呀!
要知道燕子每年要飞到南方过冬,能够回归,证明春天实打实地来了,风调雨顺,气温稳定。
“新禽解杂啭,春柳卧生根。
早雷惊蛰户,流雪长河源。”南北朝庾信《奉和法筵应诏诗》
惊蛰之美当然是新,很多小鸟出生或归来,啼声婉转,不信你出门去树林子,绝对听得见鸟儿们快乐的说话声。此时土地肥沃,简直插什么长什么,你看不但柳树根上都有新枝发芽,那随手插的柳条也青嫩嫩生根,打着你的眼睛。
虽然现代科学证明打雷和动物的冬眠无关,气温才是重要因素,但是一场雷雨之后,蛇也出来,蚯蚓也出来,花间到处都是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蝴蝶蜜蜂,没准穿得少,你还被不知名的小虫子蛰上一口,你生活在古代,也一定会有这样奇妙的想法,一定是雷声惊动了贪睡的它们!
我佩服庾信,他怎么知道河水来自山顶的冰川?难道实际考察过?这个时候山上的雪化了,所以河水成了春水,涨起层层绿波。
惊蛰节气之美,春雷,春雨,春虫,春草,春花,喜春回
文章插图
”四序伊始,三阳笔新。气迎东郊,蛰户咸春。
功宣播殖,泽被生民。
祝史正辞,昭事惟寅。“[隋] 佚名《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节录
如果你穿越到古代,不用愁惊蛰节没有什么好节目。如果你不能待在皇宫,建议你在都城的郊外的某一处小山岗上去观礼。
浩浩荡荡的皇家仪式,祭祀青帝。旌旗招展,庄严愉快,有恢弘的音乐歌舞,感谢青帝归来,给万种生灵以生命和春天,感谢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天的雷雨,让我们的人民更加富足,子孙昌盛。看到没有,惊蛰节还有祈祷繁殖的美好祝愿。
惊蛰节气之美,春雷,春雨,春虫,春草,春花,喜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