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没有明史里写的那么好,但也绝不是某些人以为的那样坏
首先是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常规的途径基本上是依据各种史料。从这个角度说,要想评价一个明朝人物,便应从《明史》入手。可是众所周知,满清统治着编纂《明史》,其间错漏甚至是虚假之处不胜枚举,难以作为可信的考据。好在除去《明史》之外,记录明末历史的书籍为数不少,比如《东江记略》,《东江遗事》,《幸存录》和《国榷》。在这些袁从焕同代人所写书籍中,尽皆认同明廷公布的各项罪名,比如“托付不效”,“纵敌长驱”,无一为之辩解。
文章插图
至于袁崇焕什么时候变成“民族英雄”的呢,就是后来清朝编纂《明史》!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反证。清朝记录帝王言行的《起居录》记载,乾隆指示负责编纂《明史》的张廷玉,在记录袁崇焕的时候,按照“反间计”的思路来写。袁崇焕没有明史里写的那么好,但也绝不是某些人以为的那样坏。他是个理想主义者,看问题比较理想化,这是毛病。但是才干也不能说没有,至少在他手里的宁锦防线,还能维持一定的体面。
文章插图
对毛文龙,的确是袁崇焕的污点,但是毛文龙也绝不像常人以为的那么干净。虚报军饷,不听指令,每年占辽饷2/3,这些毛病也绝对是有的。袁跟崇祯有一样的性格,刚愎自用,所以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毛的战略作用。在满夷占据辽东之际,毛文龙以偏师深入敌后,总离人结属国,屡屡侵扰满清后方,使得当时的八旗军难以全力南下。直到毛文龙死后,东江军四分五裂,满清才得以摆脱内线作战的困局,得以破口南下侵袭关内。至于袁崇焕凭借尚方宝剑斩杀毛文龙,则更是荒唐。毛文龙时任平辽总兵官,挂征虏将军印,赐尚方宝剑,左都督,太子太保,一品官职。严格地说,依照明律,就连崇祯皇帝自己,都不能随意处置。就算是要问罪,也只能交付诏狱三司问审。
文章插图
至于皇太极从喜峰口绕过山海关,那也不是袁崇焕的锅,相反正是袁崇焕的防线打不破,皇太极才会绕道。而且袁崇焕追着皇太极不敢出击那也是无奈之举,明军野战已经完全没有战斗力,万一在皇城根下被打败了,那大明立马就完了。跟壬申之变一个道理。但事出了,就得有人负责,袁崇焕拿了每年五百万辽饷连正面交锋都不敢,在崇祯眼里就是欺君,在百姓眼里就是无能,死也就很正常了。
文章插图
但一个人是复杂的,袁崇焕没有拯救大明的能力,其他人也同样没有。在他手上至少辽东战线还算稳固,换人之后就更加不如了。袁崇焕要是在辽东,绝不会像吴三桂那样徘徊不定,绝对会进京勤王,以关宁大军,击败李自成或许还有希望。(以下是妄想)那样的话大明南下保持偏安,至少对中国来讲是最好的结果。当往北发展不了,大明也得学南宋打开海商贸易,那样说不定能与欧洲接轨。中国人也没有宗教包袱,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学习,指不定东亚大帝国还能新生。
文章插图
最后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下毛文龙家族,共有三百余人死于满清之手,唯有一子幸存。清军入关之后,其子拒绝了清王朝的招揽,“披发入山,后不知所终”。至于袁崇焕的后人,则是举族抬旗,成为八旗的一员,后人甚至官至黑龙江将军。
- 他是《精武门》陈真原型,张学良曾拜他为师,却没有为霍元甲报仇
- 世界最受人“唾弃”的雕塑,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 《百家姓》里虽然没有写,但“神”的确是个姓氏,现在依旧有人姓!
- 战国时没有国土却影响巨大的国家,因为自我要求太严格,最终灭绝!
- 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是啥意思,背后还藏有什么
- 马未都:文物贩子看到好东西,却没有钱去收,就会介绍给我
- 花木兰从军12年,为何一直没有被发现是女子?这2点是关键!
- 唐僧成佛后,实力有没有增加?成佛后的唐僧,打得赢斗战胜佛吗?
- 读严歌苓小说《老师好美》:如果没有爱,世界一定很苍凉
- 古代为什么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因为不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