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一代“草根”的“崛起”之路( 二 )
当然了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让他看到了希望,虽说当时“做官”讲究“出身”“门第”可也并非毫无转圜余地,出身卑贱之人也有极少数跻身富贵甚至炙手可热者比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那个曾写过《桃花源记》的“大叔”)的先祖陶侃。
陶侃出身寒微,寒微到什么程度呢?有人到他家去做客,到了饭点儿他家连桌像样的饭菜都置办不起来,其母心疼儿子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着想竟不惜割发卖于他人来置办这桌酒席。还记得曹操那个“割发代首”的典故吗?头发对于古人来说有多么重要,自然不言而喻了吧。
后来的陶侃不负其母的苦心发愤图强,在讲究“出身”“门第”的东晋官场上凭借着自己疆场上的赫赫战功终成一代名将,可以说最后也称得是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了,只是像他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可以说在当时称得上是凤毛麟角耳。
只是后来陶侃的子孙多不争气,陶侃之后陶家再不复从前的兴盛了,到了陶渊明这一代更是遑论从前了,不过即便是这样陶渊明凭借着其先祖陶侃的威名倒也曾做过一官半职。当然了陶渊明的“出身”由于其先祖陶侃的“努力”“奋斗”也再不是什么“寒门”了,这也是他后来能够做官的原因之一,从这里我们又再一次看到了一个人的“出身”于当时来讲有多么的重要。
陶侃在刘裕之前仅相隔一代人的时间,很难说他的事迹不曾给过刘裕过憧憬,哪怕是一丁点儿希望。
就这样这次“孙恩之乱”成为了刘裕人生中第一个转机,由于在战斗中他每每披坚执锐、身先士卒颇有虎狼之将的风范最后于公元401被封为了建武将军、下邳太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孙恩卢循之乱”的余波尚未平息,朝中又再起波澜。如果说来自底层人们的反抗还不足以使当时的腐朽统治彻底崩塌的话,那么来自其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则为其败亡敲响了警钟。
文章插图
东晋权臣桓玄
山雨欲来风满楼,隶属于王、庾、桓、谢四大家族之一的时任大将军桓玄起兵造反了。其实早在他之前同样隶属于“四大家族”之一的王敦也曾举兵造反过,只是那时诸家虽貌合神离各自打着自家的“小算盘”却也都不希望刚刚建立的政权就这样分崩离析,倒还能同舟共济一番,于是被后世熟知的所谓“王敦之乱”遂被平定,只是没成想就当东晋统治集团内部自家人打成一团的时候,却被北方的后赵“捡”了个“大便宜”轻易袭取了兖州、徐州和豫州的大片土地。
只是这次的“桓玄叛乱”比前番的所谓“王敦之乱”破坏力来的更为巨大、彻底,几乎断送了东晋的“半壁江山”。
富贵子弟虽易耽于玩乐却并非一无可取,其中不乏杰出之人例如:谢安、谢玄叔侄俩,虽出身豪门巨宦之家却不染膏粱之气“淝水”一战保全了大半个东晋,可谓一时英雄。
奈何东晋统治者所引以为用的世家大族中这样的人物太少了,到了“桓玄叛乱”之时更是到了“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地步,而与此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寒门”一方的“人才辈出”,而刘裕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当然对其(刘裕)不屑者完全可以说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酸话,可那又怎样,“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老天给了他机会,他则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抓住了这一个个机会实现了自己一个“草根”向帝王的“华丽转身”,他的“崛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从来就没有所谓随随便便的成功,更没有所谓只靠运气的成功,如果说有的话也只能是在梦里。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桓玄这个昔日的翩翩公子、风流少年不仅继承了他老爹桓温出人的外表更继承了其父的那份“野心”,在剪除朝中异己之后以强力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了自己的所谓“桓楚”。
桓玄“篡晋”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东晋”本就是“西晋”的“余孤”,自打“西晋”败亡以来司马氏早就没有了“人主”的一丁点儿“权柄”,全靠各世家大族的支持死撑着,其中尤以王、庾、桓、谢四大家族为大。
- 她和小仲马一样励志成才,画风旖旎梦幻成为一代名家
- 四大妖姬祸国殃民,一代君主为得冰山美人一笑,表演“烽火晚会”
- 一代宗师霍元甲,42岁便溘然辞世,他后人现状如何!
- 纳兰容若一生爱过的三个女人,谁让他写出“一生一代一双人”
- 一代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墓被发现,她是如何死亡的呢!
- 一代妖姬苏妲己,扰乱朝政,但将自己最纯粹的爱留给了纣王
- 赵之谦:自创雄迈清隽一代新风
- 一代剧宗魂归故里难安息 易俗社创始人之一范紫东墓地亟待保护
- 他是儒学“一代宗师”33岁连遭三丧,35岁成名,侄子之后成就更大!
- 本可是文武双全的一代仁君,奈何老子妻子儿子太抢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