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瞧不起孔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文化人都以“孔子门生”自居。在汉武帝时,儒学被定下了一个尊崇的地位。因此,在1000多年的时间内,没人敢撼动儒学的地位,而历代君主都承认此事,并也极力维护这个事实。似乎从来就没有人想过,有朝一日,居然有人想颠覆这个事实。
朱元璋为何瞧不起孔子?
文章插图
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朱元璋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将所有读书人都炸懵了。
这诏书上的文字很是简练,就两个意思:
一、孔庙的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
二、天下不必通祀。
都知道,去孔庙拜祭,那可是读书人的大事。朱元璋此意,不就是向全天下人宣布,他不会再尊崇儒学了嘛。
朱元璋为何瞧不起孔子?
文章插图
那么,朱元璋此举,是心血来潮吗?
当然不是。
有一次,朱元璋和刘伯温谈到《论语》,刘伯温就说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孔子就没有好好做过官,怎么就能得出“为官之道”呢?再延伸一步,“治国之道”呢?书上的那些话,不过就是老师和学生们的“论道”罢了。
朱元璋一听,觉得刘伯温这话太对了,很符合他的心意。因为,朱元璋也这么认为,并说:我读《论语》,就是想看看里面有无治国的方子,结果,却没有找到。于是,君臣二人在这个问题上的高度统一,让朱元璋开始了“贬儒”心思。
朱元璋为何瞧不起孔子?
文章插图
首先,朱元璋是让“衍圣公”来南京见他。从汉武帝开始,孔子的后人就有了非常高规格的待遇,“衍圣公”是个世袭封号,从来没有间断过。甚至于,连对儒学嗤之以鼻的元朝,都给了个“国子监祭酒”的官衔。但是,到了朱元璋统治时期,“衍圣公”却是什么都没有。
当时的“衍圣公”是孔克坚,孔家的大宗主,身体有疾。在朱元璋登基的时候,他未能去朝贺,于是,派了儿子去拜见徐达,说明了自己不能去南京的原因。但对此朱元璋很不高兴,还下了一道手谕,说他“称疾则不可”。
可见,朱元璋才不会管他是真生病还是假生病,不能因为“有疾”就不来南京。于是,孔克坚只能拖着病体赶去南京。后来,朱元璋还真是体恤孔克坚,问他多大了,并说,年纪不大身体就如此不好,那就不要再做官操劳了。于是,朱元璋只是给了些赏赐,就是没给官。
除了极力打压孔家嫡系子孙外,朱元璋还将《论语》等儒家学说,直接扫进了“异端学说”。当然,朱元璋此举也遭到了大臣的极力反对,这些人可都是读《论语》长大的,但朱元璋的态度很是坚决。后来,让朱元璋改变主意的还是自己的话,他说过要以“仁义”治天下,而他这样的决定却违背了这句话,于是,才放弃了之前的决定。
朱元璋为何瞧不起孔子?
文章插图
那么,朱元璋为何瞧不起孔子?
其实,朱元璋和刘伯温的那番交谈,就已经流露出了他的想法,他认为《论语》中没有“治国之道”。而这只是个说辞,若是真没有,为何那么多朝代都尊儒,惟有他朱元璋一人才有了真知灼见?儒学治国讲究的是“德治”,朱元璋的一些做法很是粗暴,他主要是不屑于这个“德”。
明朝可是有几项创新的,比如锦衣卫,皇帝靠着“小报告”来管理国家。可见朱元璋内心里对“道德”是相当不屑的,他要的只是自家权力的稳固,其余一切都可以让步,就连面子上的那层伪善,他都觉得碍事。所以,朱元璋才会觉得儒家学说的那套,和他想要的压根不匹配。
但是,全天下的人还都尊儒,该怎么办呢?
只能竭力打压了。
朱元璋为何瞧不起孔子?
文章插图
其实,有人会用“治统”和“道统”,来分析朱元璋的这番举动。仔细看看,从秦朝开始,“治统”一直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过,从汉武帝开始却多了一个修饰,就是拔高了儒学的地位。而这么做,只是为了让天下人的思想趋于一致,目的自然也是巩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