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国画山水可称佳作?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拿一幅画给一个画家看,答:好,不错;再把这幅画给另外一个画家看,说:一般,没什么技术含量。他们都是专业人士,且都不认识作者,看法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大约他们评判一幅画作优劣的标准不同。
文章插图
唐朝画论家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里将国画定为神、妙、能、逸四品,前三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元末明初画家夏文彦《图绘宝鉴·六法三品》云:“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清代画家恽寿平《南田画跋》云:“纯是天真,非拟议可到,乃为逸品。”在以上“四品”中,除了“能品”外都可以称为佳作。但古人的阐述比较笼统,不容易操作。窃以为,只要符合以下条件的作品就算佳作:一要有较新颖的构思立意,二要布局合理,三要有过硬的技法,四要有说得过去的题款。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可见,立意是一幅作品的开端和初始,是统领整幅作品的旗帜和指导思想。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唐代画论家张彦远曾强调绘画的根本在于立意和用笔:“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清代画家王原祁说:“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清代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里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在立意上有所突破不是很容易的事,需要画家动一动脑子。当今画坛模仿、复制之风盛行,缺少创造和创新,一画牡丹就想到“富贵”,画梅花就想到“清香”,画紫藤就想到“祥瑞”,画鱼就想到“有余”……一些传统的题材在立意上陈陈相因,千篇一律。要创作出构思立意较新颖的作品,没有一定的学养是做不到的。
文章插图
一幅成功的国画要有合理的布局,要处理好主宾、虚实、远近、疏密等之间的关系,构图切忌僵直、呆板。在一幅画中,要有主有次,主体要重点刻画,避免喧宾夺主;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有无相生,知白守黑;要层次分明,有远有近;要有疏与密、聚与散、动与静、明和暗各种对比,疏可跑马,密不通风。方薰在《山静居画论》里又说:“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如果一幅画的构图有实无虚、没有层次,造成画面沉闷,就会给人一种迫塞感、压抑感。这不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学精神。
绘画是一种手艺活,无论立意还是布局,都要通过一定的技法体现出来。国画技法包括用笔、用墨、用色等,无高级低级之分,有功力深浅之别。中国画中的用“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顿、挫等笔法,或苍劲,或潇洒,或奔放,或俊秀,每一笔都应包含感情,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墨点都富有生机。中国画中的用“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以及墨的干、湿、浓、淡等变化,以此来表现物象的远近、凹凸、明暗、阴阳、燥润等立体感和质感。用墨要做到灵动,不凝滞不板结。高超的画技与深厚的学养相结合,气韵自然而生,“不求气韵而气韵自至,不求成法而法在其中”。
文章插图
一幅画画完了,要题款。题款也是画作的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可现在有些画家,毛笔字不过关或者想不出比较好的画名,就干脆不题款了。我们不要求画家的字像书法家那样法度谨严,但起码要说得过去。画名要言简意赅,要突出画作的主题,最好富有诗意。好的题款,是画作内涵的补充或升华,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一个画家毛笔字差,又无文学修养,画技再好也难创作出佳作。
- 大汉盛世的真实生活场景是什么样的?走近汉画中的历史故事
- 书法国画定制收藏《金石可镂》《舍得》《丈夫志四海》
- 《历史·山水·渔樵》:江渚之上,惯看秋月春风
- 什么样的人才算与佛有缘,通常有这六个特征,看看你是否具备
- 张顺能伏在水下七天七夜,为何梁山水军大都督却是李俊!
- 在古代服饰中霞帔和直帔有什么区别,什么样子的人可以穿戴霞帔?
- 这山水册,齐白石画了3个月,妙笔生花
- 惹万千少女流连的阳绿翡翠究竟是什么样,它到底贵在哪里,怎么看
- 清朝女子到底长什么样,看完这些老照片你还有理由说她们丑!
- 圆明园到底什么样为何不能够重建,圆明园经历多少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