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黑氏》:“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一个丑妇对欲望的抗争( 二 )
文章插图
婚后贫困的生活让黑氏夫妇心力憔悴,小男人家越加得势了,黑氏心底不服,让木犊想法子谋个好出路。木犊为了挣钱,去了黑煤矿大半年,九死一生赚来几千块钱。漫长的空窗期里,来顺偷偷帮黑氏种地,把食堂打来的肉送给她吃。女人心里温暖着,想到千里之外挣命的丈夫,既愧疚又惶恐。但被爱的虚荣早在心里生了根,蓄势待发。木犊的血汗钱变成的一间小饭馆,黑氏得体应酬、木犊踏实肯干,生意蒸蒸日上。来顺常来帮忙,木犊心怀感激,当年的爱情争夺他赢了,总觉亏欠。小男人父亲贪污被捕,他失了业,镇长女儿同他离了婚,眼见起高楼,眼见宴宾客,眼见楼蹋了。黑氏到底有些得意,她过得比他好。
文章插图
生活安逸了,黑氏心却空落落。她要求木犊替小男人还了债,看小男人感激涕零。小男人也去黑煤矿挣钱翻身,搏输了命,黑氏给他收殓安葬。不为钱竭虑的日子,木犊那木纳到不解风情的个性就藏不住拙,除了吃喝拉撒,黑氏还向往在精神层面的交流,显然沉默的丈夫做不到。来顺依旧穷得可怜,叹息着艳羡木犊,那相思的痛苦全写在脸上,让黑氏忍不住同情。来顺总能恰到好处明白黑氏的心思,不失时机地赞美她。和来顺立在空旷的田野里远眺群山,黑氏三十多年来第一次领悟到山间的奇景妙色、美如做梦。
文章插图
黑氏的自我意识苏醒过来,她厌倦自己与木犊“毫无灵魂”的婚姻,表面上的物质鲜亮只会让她的生活陷入更空虚的境地,一种柔情似水的潮起冲刷着她的内心,以她女性敏感细腻的特质,黑氏对爱情腾起本能的向往。而来顺给予了她最类似的爱情的感觉,在八月十五的团圆夜,黑氏和来顺卷起铺盖远走他乡……黑氏为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嫁给了小男人,在物质生活提升后,她渴望从婚姻中得到受尊重的权力与安全感。离婚让她从身份卑微中挣脱出来,来顺与木犊的追求,激发了黑氏的个人价值感,在归属需求上,黑氏是一个主观选择者,这种掌控感让她感受到自我尊重感。当婚姻再次突破了物质的囿限,黑氏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在追寻身体和灵魂自由的路上,她又回到了起点。
文章插图
从读者的角度去看黑氏的蜕变,感受到一种人生的虚无主义,第一任丈夫的背叛,让卑微的她有的自证魅力的机会,她先和来顺生情,再移情木犊,亲手选择的婚姻再次被自己推翻,又抛弃木犊选择来顺,从赤贫再走进赤贫,看似自由的成长之后,又有什么意义呢?
文章插图
在物质贫瘠和精神贫瘠的角力之下,照见乡村世界缺失的人文关怀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 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 黑氏》的叙事背景在一个闭塞的偏远乡镇,地理环境决定了人文素养。在世代约定俗成的生存环境中,女性处于对男性的依附地位。黑氏的哥哥从山里进镇上赶集,面黄肌瘦地到妹妹家吃一顿饱饭,总不忘赞叹:“我妹好福气。”黑氏全家对她的教育,就是嫁一个不缺衣少食的“好人家”,能把女子送进这样的家庭,就完成了她乃至整全家的价值进阶。
文章插图
对夫家的忍气吞声,对小男人背叛后的敢怒不敢言,是她的成长环境给她打上的“低自我价值感”的烙印。黑氏能够在这样的基础教育之下,仍葆有本能的反抗意识,追求“更好”的生存现状,已经突破了她个人的思维壁垒。黑氏在离婚后,发现自己的个人行为不受约束和干涉,原来是如此的自由,同样的做家务、种地不再劳累,而是有一种自给自足的满足感。这份新鲜的“自由感”给了黑氏追逐爱情的勇气。而她与来顺、木犊的情感,不过是顺应天性的本能。黑氏遵循潜意识中细腻的女性感受力,来顺、木犊仅仅是因为过度的贫穷,长久对情欲的压抑终于有了诉诸的对象,三个人之间的纠缠,并未跳脱出人之基础大欲:生存和繁衍。
- 贾平凹因这本书,被扣“流氓作家”,季羡林 20年后将大放异彩
- 《得不到的爱情》霸占热搜:民国流行歌曲为何能传唱至今?
- 贾平凹口无遮拦,用名气在书法圈捞钱,是在挑战书法家的底线
- 名人的书法被拍砖,是因为水平低吗?看看郭德纲和贾平凹就知道了
- 贾平凹女儿贾浅浅,因盛产低俗诗爆红,背后的老贾却更让人憎恶!
- 你敢直呼父亲的姓名吗?贾平凹给出了很现实的答案,发人深省
- 贾平凹:人生十悟,67岁,年近古稀的年纪才明白
- 贾平凹的书法作品动辄几万,几十万,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买?
- 观音助唐僧师徒取得真经,为啥却得不到如来的任何奖赏
- 贾平凹一个人有怎样的命运,早已命中注定,只需看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