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鲜为人知的“戏迷”一面,你可曾了解?( 三 )


过去,马彦祥在国统区的武汉、长沙、重庆曾多次见到过周恩来,那是在1937年12月他到达武汉后的事。抗战期间,他曾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艺工作。从此,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且深谙戏剧的周恩来成为了马彦祥心中的偶像。这次马彦祥觉得在自己将要开始新人生的时候,要在解放区见到敬爱的周副主席,当时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周恩来总理鲜为人知的“戏迷”一面,你可曾了解?
文章插图
马彦祥
在平山县,周恩来住在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的东面,那是借用老乡的土坯房建的四合院。那天,夜已经很深了,周恩来办公室那厢总是彻夜通明的灯光映红了窗前的翠竹,院中的梨树硕果累累散发着阵阵清香。他在办公室接见了马彦祥。当时他正在灯下批阅文件,一见到马彦祥,就起来和他亲切握手,笑着说:“听说你来了,这里的生活习惯吗?”不知马彦祥是激动还是心情紧张,周恩来见他略显迟疑,便接着说:“慢慢会习惯的。”说着把马彦祥让到沙发落座,亲自倒了一杯水递给他,十分关切地询问起马彦祥在北平的家庭情况。因其父马衡先生时任北平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也就很自然地提到了北平故宫文物的保护问题。
谈完故宫事,周恩来又详细地问了有关北平和上海戏剧电影界一些同志的情况,马彦祥尽其所知一一作了汇报。随后,周恩来又问道:“听说你在北平搞了一阵新平剧(京剧),是吗?”这时马彦祥的情绪在随和的气氛中已轻松下来,回答说:“是的,演出过田汉新编的《琵琶行》。不过只是一次尝试,还谈不到什么经验。”并把自己对旧剧艺术必须通过革新以适应时代和广大观众需要的见解向周恩来一一作了阐述。
周恩来总理鲜为人知的“戏迷”一面,你可曾了解?
文章插图
马彦祥所作“关于通俗话剧特点”的报告(上海市档案馆藏)
周恩来十分认真仔细地听了这位戏剧家和平剧票友的“高论”,接着他讲:“这工作也很有意义嘛!过去我们比较重视话剧和电影,对于旧剧重视得不够,延安只有一个平剧院。今后我们要进城市了,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来了。旧剧问题比较复杂,它是过去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艺术遗产,广大群众喜爱它,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需要改造。现在旧戏的观众比话剧不知要多多少倍!我们怎么能够不重视它呢?以后你就参加这个工作吧。”马彦祥吃惊地发现周恩来对自己的旧剧改革观点早就心中有数,并把建国后“戏改”的重任交给了他。最后,周恩来又嘱咐马彦祥:“这个问题,你和周扬同志一起研究研究。”
对于戏曲,从小生活在北京的马彦祥并不陌生,因为他自幼就是一个戏曲爱好者、一个热心的观众;甚至在读初中时因为看戏而抗父命中途辍学。但以之作为自己后半生的事业寄托,却是始料所不及的。马彦祥后来回忆起这段历史,曾深情地说:“周恩来同志的一席话竟改变了我人生进程的航向,我决定从此放弃我已从事了二十余年的话剧工作,转移到戏曲工作方面来。”
周恩来总理鲜为人知的“戏迷”一面,你可曾了解?
文章插图
周恩来与戏曲演员合影
9月,当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时,马彦祥正式参加了华北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担任主任委员;杨尚昆的夫人、戏剧家李伯钊为副主任委员;委员有杨绍萱、贺绿汀、陈荒煤、周巍峙、丁里、孟波、阿甲、舒强、李焕之等11人。这个委员会当时的任务是以改革旧剧为重点,从平剧开始,对旧剧开始审查、修改、编写等浩繁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想不到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迅猛,委员会成立不到三个月,工作还未深入展开,1949年1月,北平就和平解放了。随着军管会进城,马彦祥开始踏上新的戏曲工作岗位,他的心情是豪迈和坚定不移的,因为他有新中国首任总理周恩来做后台呢。
马彦祥的“改行”,以公而论,是服从组织安排,以私而论,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和他对周公的无限崇敬。周恩来不仅是革命家、外交家,还是精通文学和戏剧艺术的领袖人物呀!总理一直是让马彦祥心服口服的领导人,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戏曲改革事业之中。一直到1988年马彦祥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总理的遗愿和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