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唐潇潇:科学家的战“疫”使命是为前线提供“杀敌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 ,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唐潇潇接下了两个新任务:作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基础研究攻关组主要成员之一 , 带领其课题组开展科研攻关;作为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 , 受钟院士委托 , 与国内外前来推荐药物与救治方案的一些机构沟通 , 对药物是否安全、是否有潜力用于新冠肺炎的救治 , 作出初期判断 。
【「广州日报」唐潇潇:科学家的战“疫”使命是为前线提供“杀敌策略”】
本文插图
科学家的战“疫”使命是为前方找“情报”
从唐潇潇的简历可以一窥她的科研实力:2009年 , 她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获生理学博士学位 , 期间获杰出研究奖学金资助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开展研究工作 。 博士毕业后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深造多年 , 历任博士后研究员及研究专家 , 多项成果发表在《Natur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 。
多年来 , 唐潇潇一直致力于研究呼吸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呼吸道宿主防御机制 。 “自然界有多种病原 , 各有不同 , 但机体的防御及发病有些共同的机制 , 我之前的研究在这些方向有长期的积累 , 因此会科研攻关也会侧重于此 。 ”出于科学家的严谨 , 她昨日在采访中并未透露科研攻关的具体内容和进度 。 但对科学家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的使命 , 她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明:
医护人员奋战在救治第一线直接杀敌救人 , 科学家则是奋斗在后方“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 争分夺秒找出“敌人(病毒)”的特性、传染规律及致病机制等“情报”并将这些“杀敌策略”提供给临床一线人员 , 为前方的救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 “在任何时候 , 基础研究和临床都需要紧密连接 , 疫情中更是如此 。 ”唐潇潇说 。
本文插图
“见到钟院士冲上前线 , 我们年轻人没有理由不一起奋斗”
1月18日 ,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连夜赶去武汉 , 再一次在危难之际冲向最前线 , 没有卧铺 , 只能在餐车车厢休息 。 那张照片震撼了许多人 , 也震撼了唐潇潇 。 唐潇潇对钟院士一直很敬重 , 她说 , 2016年回国时选择来广州发展事业主要就是因为这里拥有中国最顶尖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平台——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呼吸领域泰斗人物钟南山院士 。 钟南山院士给了她很大的激励 。 “他八十多岁都可以如此对事业保有激情 , 每周有门诊、视频大查房 , 经常出差 , 我们年轻人没有理由不去努力 。 虽然不能去一线奋斗 , 但也要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
坚韧不拔 , 是女性科学家的优势
有人说 , 中国女性的专业水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 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被称作“和病毒赛跑的老太太”频频上热搜;54岁的“女少将”陈薇逆行武汉火线攻关……在科研战“疫”一线 , 不乏女性科学家的身影 。
女性科学家已撑起科研“半边天”了吗?唐潇潇坦言 , 虽然我国女性占科技人才总数的40%左右 , 数量和比例均位居世界前列 。 但在全国“两院”院士中 , 女性比例仅为5%-6%;长江学者中 , 女性比例不足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女性项目主持人占比也仅占10%-25% 。 另外 , 女性参与科研相关决策和管理的机会也较少 。
“希望未来国家对女性高端科技人才有更多的重视、支持以及政策扶持 , 例如 , 让更多女性参与到各类科研管理、评委会的工作中 , 这将有利于女性科研人员构建适合自身事业发展的科研系统和社会网络 。 ”她建议 。
唐潇潇坦言自己当初选择科研这一行是因为其“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 , 要听从内心的直觉和声音“ , 唐潇潇说 , “女性是很有潜力的 , 做科研一个十分重要的品质是坚韧 , 而这一点女性也是有优势的 。 希望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年轻女性坚持理想 , 坚韧不拔 , 脱颖而出 。 ”
- 广州日报:荣光领队|“留守”领队许可慰:能够“殿后”特别光荣
- #广州日报#4名医生接力手术 12小时接上断掌
- 『广州日报』当好前线医护的“排雷兵”
- 广州日报@东莞墨西哥云端战“疫”
- 广州日报:疫情下的急诊手术:按三级防护穿30斤铅衣
- 『潇潇言心』近期睡眠不好,在梦中会包含一些跟病毒跟肺炎有关的元素
- 「广州日报」陈家祠今起重迎客:分时段预约购票,限制开放区域
- 「广州日报」我不能吐!不然就浪费了防护服和N95口罩
- 广州日报@心衰患者 这七种情况立即就医
- 『广州日报』春季护胃养胃 这4点要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