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烽烟正十年:解放军没有军衔,越军是怎么识别目标的,1979年作战

军衔是军队授予军人的等级称号 , 用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来体现 。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度 , 十年之后的1965年5月22日 , 在军委的提议下 , 取消了这一制度 , 1988年又恢复了军衔制度 。 从这个时间表可以看出 ,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期间 , 解放军参战部队上至军区司令员 , 下至普通一兵 , 都没有军衔 , 身穿的是“一颗红星头上戴 , 革命红旗挂两边”的六五式军服 , 唯一的区别是军官上衣四个兜 , 士兵上衣两个兜 。
由于在作战中 , 军官肩负着组织指挥的重任 , 历来也就成为了敌人首要的打击目标 。 既然解放军没有军衔 , 无法从外观上区别等级 , 那么作为对手的越军 , 又是怎么对解放军军官进行识别 , 并并予以重点打击的呢?
南疆烽烟正十年:解放军没有军衔,越军是怎么识别目标的,1979年作战
文章图片
1979年2月17日凌晨4时40分 , 在广西靖西、那坡方向作战的广州军区41军开始对越军进行炮火准备 。 20分钟的急袭射击之后 , 步兵从5时起陆续向越军前沿阵地发起了进攻 。 但是执行攻打朔江地区长白山任务的122师365团4连 , 却遇到了奇怪的一幕 。 他们左右两翼的马利村和平孟关口不时响起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 , 而自己这边却是一片寂静 。 担任突击任务的3排在排除地雷 , 炸开铁丝网 , 通过障碍区的时候 , 进展非常顺利 , 除了听到几声零星的枪响之外 , 对面的越军阵地上没有丝毫的动静 。
3排的士兵小心翼翼地接近到了距离越军前沿阵地大约200米的地方 , 反常的寂静使他们感到了莫名的威胁 , 不由自主地停止了脚步 , 卧倒在地瞪大眼睛观察前方的情况 。 此时距离进攻发起已经过去了2个小时 , 可战斗还没有打响 , 急于了解情况的连长孔令华带着通信员和步谈机员从后面跑了上来 。 他举起望远镜 , 从一块岩石的后面探出身子 , 向长白山观察 。 就在这个时候 , 从越军阵地飞来一颗子弹 , 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 , 孔令华的左胸被击中 , 当场牺牲 。
据4连抓获的一名越军供称:在2月17日的早晨 , 当中国军队炮击之后 , 我们进入阵地 , 按照命令我们等中国兵接近到100米才准开火 。 忽然从弄平岭方向 , 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国军官 , 带着电台朝我们阵地跑来 , 当时我们判断他是个团级军官 。 这名中国军官在距离我们阵地大约350米处停下来 , 正当他拿起望远镜观察时 , 我们的狙击手向他开枪 , 他中弹倒下了 。 当天我们向上级报告 , 消灭了一名中国团级军官 。
南疆烽烟正十年:解放军没有军衔,越军是怎么识别目标的,1979年作战
文章图片
2月22日中午 , 122师完成了围歼朔江地区越军 , 打通朔江公路的作战任务 。 部队就地转入清剿 , 消灭残余越军 。 坂涯西侧无名高地的一股残敌 , 利用天然石洞作为掩护 , 经常袭击我军的运输线 , 严重威胁了前运后送的安全 。 为此 , 师指挥部决定用炸药炸毁山洞 , 消灭这股敌人 。 3月1日中午 , 师工兵科黄副科长黄玉棠和工兵营营长邓宏复 , 率领一个工兵排 , 携带1.5吨炸药 , 乘坐两台卡车到达了坂涯 。 下车后 , 黄副科长、邓营长率领部分人员 , 前出到距离岩洞150米处的稻田地里向山上观察 , 没有发现敌情 。
他们于是命令工兵分成两个组 , 一个组携带2挺轻机枪在前面搜索前进 , 一个组运送炸药随后跟进 。 就在上山的分队扛着炸药吃力地往山上爬 , 快要接近洞口的时候 , 躲在右侧小石山岩洞里的越军 , 突然击中火力向运送炸药的队伍和站在稻田里的人员猛烈射击 。 黄副科长、邓营长和新战士林挺当场壮烈牺牲 , 另外还有8个人受伤 , 结果炸毁山洞的任务未能完成 。
据后来被俘的越军交代:那天我们在洞里看到 , 稻田地里站着两个年龄较大体型较胖的人(即黄副科长和邓营长) , 拿着望远镜 , 旁边还有警卫员(实际上是卫生员) , 判断可能是团以上军官 , 所以决定首先朝他们开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