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帝国强军:成吉思汗的精锐,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成吉思汗:帝国强军:成吉思汗的精锐,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文章图片
成吉思汗:帝国强军:成吉思汗的精锐,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文章图片

蒙古的统一、崛起、扩张、征服、分裂无疑是13 世纪世界历史的主旋律 。 面对这个庞大一时却又很快分崩离析的帝国 , 有的人崇仰它的庞大和辉煌 , 有的人诅咒它的血腥和黑暗 , 但无论谁都无法否认13 世纪蒙古帝国军队的强悍 。 而蒙古军队中最精锐的军团自然非怯薛军莫属 。

怯薛一词来自蒙古语“Kseig” , 其词源是突厥语中“轮番宿卫”的意思 。 怯薛军的起源是13 世纪蒙古草原贵族那颜们的那可儿(伴当) , 那可儿是那颜的仆从 ,又是那颜的护卫和助手 。 在蒙古崛起前 , 同期的一些草原大贵族身边已经有了自己的护卫军 , 如克烈部王罕就有自己的怯薛 , 在他与成吉思汗的决战中就有一支千人的护卫队伍 。
铁木真作为一个落魄的贵族后裔 , 原本地位不高 , 他之所以被推选为蒙古乞颜汗 , 就是因为他拥有一支强悍的那可儿队伍 。 而成吉思汗的第一个那可儿就是后来的四大怯薛长之一的博尔术 。 《元史》中称他和铁木真的关系是“共履艰危 , 义均同气 , 征伐四出 ,无往不从” , “君臣之契 , 犹鱼水也” 。
铁木真称汗后为了压制乞颜部贵族和对外征战 , 他建立了自己最早的怯薛组织 ,博尔术和勒蔑被任命为首领 。 但当时尚未有专门的怯薛部队 , 铁木真依靠的还是自己的亲族和那可儿 。 1203 年 , 铁木真消灭克烈部后 , 在准备远征乃蛮部前夕 , 他挑选了八十名亲信那可儿充当宿卫 , 七十名那可儿充当散班 , 又从那颜子弟中挑选一千名战士组成强劲的护卫军(怯薛) 。 这支部队由札刺亦儿人阿儿孩合撒儿统率 , 平时充护卫 , 战时作先锋 。 此即为怯薛军的缘起 。
1206 年 , 铁木真被拥戴为成吉思汗 ,他把怯薛扩充到一万名 。 原来的八十名宿卫被扩充为一千名 , 七十名散班被扩充为八千名 , 他们与一千名作战时充当先锋的勇士军合共万人 , 仍由阿儿孩合撒儿统领 , 怯薛军就此正式成军 。 此后蒙古帝国的诸王、皇后、公主等上层贵族也有自己的怯薛 ,但是均无法与大汗的怯薛军相匹敌 。
怯薛军的兵器与战术
怯薛之所以能够在蒙古帝国及元帝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 是与其强悍的战斗力息息相关的 。 总体而言 , 怯薛军和其他蒙古军队一样 , 都是擅长野战的精锐骑兵 。
蒙古骑兵的武器装备分为四种:长兵器、短兵器、远射兵器和防护装具 。
蒙古人的长兵器主要是长矛 , 其特点是一般在铁颈上有一个钩 , 便于将敌人从马上拉下来再杀死 , 类似于中原军队的钩镰枪 。 此外还有长柄刀、铁棒、仆钯(类似镗钯)等 。
蒙古人的短兵器主要是刀 , 轻薄犀利 ,略弯 , 被称为环刀 , 剑用得较少 。 骑兵作战时也常用斧头、短矛等武器 。
复原的蒙古骑兵像
蒙古骑兵作战中最重要的武器是弓箭 ,每个骑兵一般都两三张弓 , 其中分为骑射用弓和步射用弓 , 同时备有两三个装满箭的箭筒 。 蒙古骑兵步射的弓力多在一石以上 , 甚至有两个人才能勉强拉开的劲弓 , 用于射击远处的目标 , 骑射用弓的力量则要小不少 。 箭约长两尺 , 一般用沙柳条或树枝做箭杆 , 铁箭头磨得很锋利 , 十分尖锐 。 蒙古人为了磨箭头 , 要随身带着锉刀 。
由于蒙古骑兵经常要长途跋涉 , 所以为了减轻马匹负担 , 骑兵鞍具都很轻巧 ,一般不过七八斤 。 马鞍有雁翅 , 前竖而后平 ,便于骑兵纵马奔驰 。 蒙古骑兵中 , 有四成重骑兵和六成轻骑兵 。 前者以铁甲为主甚至人马俱甲 , 人甲有“柳叶甲”“罗圈甲”等类型 , 马甲一般有五块甲片 , 保护马的前胸、后臀、两侧与额头 , 以皮甲为主 。 蒙古骑兵不常装备盾牌 , 如果需要时常用柳条或树枝等编成的盾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