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大参考』软银只能“割肉”?缺钱的孙正义没有太好的选择( 二 )


消息宣布时 , 软银持有阿里巴巴股份接近26% , 价值约1500亿美元 , 这比软银集团自己的市值——1100亿美元 , 还要高出一截 。 投资阿里是孙正义回报率最高的一笔投资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9个月中 , 软银的税前利润中几乎一半来自于阿里 。
纵观投资阿里巴巴20年的历史 , 软银每次出售阿里股票 , 均以战略切换为引子 。 2016年6月 , 软银宣布至少出售价值79亿美元的阿里股票 , 用以偿还债务 。 这一数字后增至100亿美元 。 那是软银首次减持阿里股份 。 当时 , 软银负债超过1000亿美元 。 其2016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下滑30% 。 因为债务过于庞大 , 穆迪将软银的长期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 。
本来软银卖掉手中的摇钱树——游戏巨头Supercel , 已经基本够偿还债务 , 但孙正义此时拥有更大的野心 , 绘制硬科技、人工智能和新经济的全新投资版图 。
这一年7月 , 软银斥资320亿美元收购英国芯片公司ARM 。 ARM在手机芯片行业的地位 , 大抵与英特尔在个人电脑CPU的地位相当 , 是个绕不开的存在 。 对于为什么会有这起收购 , 孙正义曾说 , “我下围棋的时候 , 都会预判7步之后的棋局 。 这一点懂的人自然明白 , 不懂的人也懂不了” 。
“信息革命”一贯是孙正义的投资主线 , 收购ARM则押注的是ARM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平台作用 , 并为此不惜卖掉部分阿里股份筹钱 。 这次交易完成之后 , 软银持股将由32%降至28% 。
次年 , 软银成立1000亿美元愿景基金 。 在新经济迭起时期 , 这支基金全球扫货 , 投出了Uber、滴滴、WeWork、OYO等一批明星初创公司 , 也因为激进的投资策略、抬高估值 , 在同行之间引发争议 。
至少在2019年下半年以前 , 软银神话无处不在 。 2019年伴随WeWorkIPO遇阻、无人接盘 , Uber、Slack股市表现堪忧 , 以及OYO疯狂扩张后一地鸡毛 , 软银神话逐渐破灭 , 孙正义走下神坛 。 对于此前的一系列挫败 , 他表示以后在投资行为上会更加小心谨慎 。
【『略大参考』软银只能“割肉”?缺钱的孙正义没有太好的选择】宣布本次出售消息前后 , 软银的投资方向已经表现出了更加务实的倾向 , 孙正义开始更看重商业模型 , 比如押注中国市场 , 在刚需的住房领域分别投资自如和贝壳 , 两笔投资加起来20亿美元;继续押注无人驾驶 , 花3亿美元注资滴滴旗下的无人车业务 。
本次割肉 , 孙正义也有意为愿景基金储备新一轮弹药 , 寻求更多优质标的 。 此前外界传愿景基金二期募资遇到困难 , 可能会缩小规模 。 投资人不买账 , 孙正义只能自己掏腰包 。
每逢关键时刻就卖点阿里股票 , 或许可以从侧面印证“硬通货”的地位 。 一位港股分析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软银抛售是为了降低风险 , 而阿里巴巴的资产明显优于软银其他资产 , 除非软银其他仓位爆仓 , 需要调动资金补仓 。
3、减持对阿里的影响有多大?
软银出售阿里股票的消息沸沸扬扬 , 说到底 , 外界更关注的是对阿里本身的影响究竟有大 。
2016年软银首次宣布减持阿里股票后 , 阿里股价应声下跌6.5% 。 但随后阿里宣布以每股74美元的价格 , 回购其中20亿美元的自家股票 , 此后市场信心逐渐恢复 。 去年Altaba抛售400多亿美元阿里股票 , 但同期阿里的股市表现基本没有受影响 , 甚至一度猛涨到220美元以上 。 本次软银发布声明之后 , 阿里尚未回应是否会主动回购被减持股份 , 但美股盘后下跌仅1.3% 。
按照3月25日阿里最新市值5059亿美元计算 , 软银手握的25.9%的阿里股权价值约1310亿美元 。 本次有可能出售的140亿美元 , 占软银所持股票的10.7% , 占阿里总市值的2.77% 。 短期内流动性的增加 , 尤其是在疫情尚不明朗时期 , 可能会导致阿里股价走低 。
但新兴市场投资教父莫比尔斯公开力挺阿里 。 他认为阿里巴巴是全球化的模范样本 , 现在是买入的最好时机 。 软银手中仍握有90%的阿里股票 , 似乎也印证孙正义对阿里的一贯评价:属于长期持有的抗周期性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