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环]北京六环内共有41条河流,第一条生态河在这儿( 四 )


大自然美妙生动 , 生物链环环相扣 。 有的动物要在水草上产卵 , 有的要感受水文节律来选择休眠时机 , 有的则要在水湾里躲避天敌……黄炳彬说 , 自然河流之中既有深潭 , 也有浅滩 , 水流时快时慢、时动时静 , 恰好能给各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境 。
“水泥河”可不行 。 历经多年硬化渠化 , 很多河流生境单一 。 于是 , 恢复多样化的生境成了生态治河的目标之一 。
凉水河的混凝土边坡换成了柔性生态护坡 , 由碾碎的植物干枝制成 , 细小的水生植物种粒可在此生根 , 鱼卵也能找到繁育之所 。 沿河还开辟了深潭浅滩 , 形成了湖泊、湿地、溪流、滩涂、林地等多样化的生境 , 各种习性的动植物都能在这儿生长、觅食、繁育、过冬 。
南三环附近 , 凉水河洋桥段是全流域的生态治理样板 。 这里栽种了近百种水生植物 , 水边有薄荷、车前、旋覆花、鸢尾、芦苇 , 岸上有油松、碧桃、榆叶梅 , 几年自然淘汰下来还有二十来种 。 和公园里精心伺候的草坪不同 , 它们不用人工管护 , 照样蓬蓬勃勃 。
细雨鱼儿出 , 微风燕子斜 。 如诗如画的自然之景 , 回到了古都北京 。 夏秋之交 , 清河总有上千只白鹭翔集;房山大石河多次发现青头潜鸭;野天鹅在凉水河、萧太后河流连 。 疣鼻天鹅、珍珠蚌等并不常见的生物 , 也陆续出现在北京的河里 。
“生态治理 , 道阻且长 , 行则将至” 。
多年治理 , 生态河流焕发出勃勃生机 , 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
对话
采访人员:20年前 , 现代生态治河的理念怎么来到北京的?
黄炳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 尤其是2000年颁布的《欧盟水框架指令》提出要恢复完整的水生态系统 , 给全世界都是很大的震撼 。
2002年 , 中德合作建设永定河黑土洼湿地 , 那就是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的早期尝试 。 北京申奥成功之后 , 水景观、水生态受到极大的重视 , 生态治河很快就铺开了 。
采访人员: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黄炳彬:此前的治河理念诸如裁弯取直、硬质护砌、高坝蓄水 , 它们的实质都是“人水争地” 。 我们用水利工程把河流圈住 , 不让洪水肆虐 。 河流和人类、城市、土地、动植物之间浑然一体的联系 , 也就被割裂了 。 所以 , 生态治河的核心就是解决“人水争地”的问题 , 让河流、人类、动植物能共享空间 。
采访人员:生态河流的行洪能力够吗?
黄炳彬:自然界里的河流本身就具有调蓄功能 。 河势蜿蜒曲折 , 水草丛生 , 就能够降低流速 , 两侧的滩地像海绵一样能吸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