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郑成功的台风 2020年台风( 二 )


事实上,中学学过地理的我们知道,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数量,每年登陆或影响我们的台风数量,都是由大气环流决定的,与镇海塔、定风柱、郑成功雕像无关 。
关于台风的突然转向,其实每次气象部门做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台风的位置都有不确定性,有些台风注定是骚的 。
这些建筑或雕塑一直都在,只是每年影响福建的台风或多或少都有,有的强有的弱 。
神器“显灵”只是巧合,不过是人们对家乡地标和文化符号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
以福州镇海楼为例 。镇海塔于2008年重建,但2015年13日台风“苏德洛”对福州造成了严重的风雨影响 。
但2003年,镇海塔并未开工建设,但福州37℃以上的高温天数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的 。
当然,在自然灾害面前,并不是只有福建人会突然按下玄学的按钮 。
每次四川下大雨,当地网友就开始在网上吐槽:把成都博物馆的“镇水兽”石犀牛埋回天府广场钟楼 。
△来源:成都博物馆
浙江舟山人也坚信,2015年的强台风灿鸿之所以转向,是因为舟山的南海观音佛 。
虽然专家们从科学的角度一一解释过,比如山脉使台风转向,比如大气的变化使台风减弱...
但尚友军相信,下一次台风来临时,福建人还是会祭出这些“神器”,劝台风善良 。毕竟福建人自己也承认自己真的很迷信 。
毕竟是游戏里的“拜拜”程度 。福建人放弃“防台风六大神器”的精神信仰也不是不可能,但也许会找到替代品 。
更何况,追根究底,“六大防台神器”,除了海神妈祖有权干扰海上风雨为船只护航,其他“神器”都与台风无关——
福鼎的太姥娘娘是茶之母,郑成功是武将,鼎丰珠因建国后禁止炼成的规定而断绝了修仙之路,就连600年来多次损毁重建的镇海楼也只实现了“镇海守地”的军事意义 。
说到底,福建人不仅不缺信仰,相反,福建是一个民间信仰高度发达的地方,比如动物神、植物神、沈峰、雨神、天神、土地神、石头神、生殖神、医学神、瘟神、海神、祖先崇拜、忠臣崇拜、镇民崇拜等等 。
另一个巧合是,“六大抗台风神器”的名字可能会交给其他神(神:你客气了) 。
这既有历史原因,也与福建人靠山吃山、艰苦朴素的生活传统有关 。
尤其是对于沿海的福建人来说,在古代的生产条件下,无论是出海打渔还是航海经商,真的是一件冒着生命危险的事情 。
所以,对神迹有单纯的信仰,是很自然的事情,以至于形成了“民船拜妈祖,官船拜尚书”的习俗(反元儒将陈也是“城隍”、“水利部尚书”,仍为状元) 。
虽然如今“官船”不可能供奉尚书或妈祖,但供奉妈祖早已从福建沿海蔓延到福建山区,辐射到台湾省、日本乃至世界各地,成为海内外中华文化认同的纽带 。
到了农历三月疯狂妈祖的时候,台湾省的信众对各地的妈祖活动赞不绝口,甚至成为世界三大宗教活动之一 。
闽南沿海的人们至今仍举行送王船的仪式(即“烧王船”),甚至闽南的一些学生至今仍保持着吃鱼不翻的习惯,尽管他们家里已不再从事捕鱼业 。
可以说,福建人把祈福避祸的心理需求刻进了DNA 。
虽然人类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但也只是在小范围内改变天气,对于有着巨量水汽和半径100公里风圈的台风,真的无能为力 。
真正的“防台风结界”绝不仅仅是加固建筑,而是 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和大家的积极响应 。
即使迷信的福建人会到处拜神,但他们在行动上应该采取的措施还是一样的——可以笑对防台风屏障,不要失败,因为福建人已经做好了准备 。
每当发布台风红色预警,福建人的超市就能在收到预警信息的当晚变成空游荡 。
提前节约用水、粮食和零食,给充电宝充电,播放好电影和综艺节目,保持家里干净,窗户上贴米粒字 。福建人的操作技术让人心疼 。
每当台风来的时候,福州人都会在朋友圈提问:哎呀,莫,好大的雨啊 。筷子垒过防洪沙袋吗?
不是因为台风我还想吃他家的外卖 。真的很关心他家作为民间防汛示范单位能不能继续展现出水平 。
2015年,“soudelor”袭击福州,筷子的骄傲遭遇“无顶之灾” 。但从2016年开始,每次台风登陆,他家都提前两天开始修筑防洪堤,竖起渠杆,搭起防水板,堆起沙袋,每次都成功抗洪 。
△来源:微博@福州、@新浪福建等 。
别人因为菜好吃,环境优美,服务员有特色等原因成了 名人餐厅,筷子骄傲却因为太专业的抗洪素质去了央视,所以只能说——没办法,没那么专业,一年一两次,店都不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