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非典在夏季突然消失 MIT研究:新冠是否沿袭相同模式?
2019年12月至今的4个月时间内 , 新冠疫情席卷了全球近190个国家和地区 。 这场起源仍旧未知的大流行何时能够终结?按照此前在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流行病中的经验 , 外界也在寄希望于夏季的到来会更为“高效”地扼杀病毒 。
当地时间3月19日 , 麻省理工学院(MIT)两位学者在论文预印本平台SSRN发表论文“Will Coronavirus Pandemic Diminish by Summer?” , 两人分别为麦戈文脑研究院的Qasim Bukhari以及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的Yusuf Jameel 。 他们表示 , 虽然流感病毒已被证明受天气影响 , 但COVID-19是否也受到类似影响尚不清楚 。 在这项研究中 , 他们重点分析了天气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 。
他们的结果表明 , 到目前为止 ,新冠病毒传播中有90%发生在一定的温度(3℃-17℃)和绝对湿度(4g/m3-9g/m3)范围内 。 而1月至3月平均温度高于18℃和绝对湿度(AH)大于9g/m3的国家的病例总数实际上少于全球总病例数的6% 。
他们的分析表明 , 总体来看 , 由于环境因素而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在北欧和北美大部分地区(美国和加拿大)将是有限的 。 但另一方面 , 亚洲国家 , 尤其是正经历季风的国家 , 在6月至9月期间 , 绝对湿度将大于10g/m3 , 病毒的传播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
这样的研究并非孤立 。 此前的3月9日 ,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网络(GVN)卓越中心的研究人员也在SSRN发表了一项研究 , 他们提出类似观点 , 迄今为止 , 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主要沿狭窄的东西向分布 , 大致沿北纬30°-50°的走廊 , 这一带的有着类似的温度:5℃-11℃ , 类似的相对湿度(RH):47%-79% 。
无论是科学界还是民众对夏季的期待都或多或少有部分依据 。 17年前的SARS在头年冬天出现 , 但在次年夏天悄然消失 , 甚至看起来已完全绝迹 。 而当时全球的应对措施还远不如这次的新冠疫情来得迅速和严格 。
除了SARS-CoV、新冠病毒这样能引起严重疾病的病毒之外 , 其他常年出现的流感更是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 在温带地区 , 北半球的11月到次年3月 , 南半球的5月到9月一般为流感季 。 大半个世纪以来的讨论和研究也逐渐得出一个公认的观点:低温、低湿的空气环境是冬季流感传播的重要因素 。
但目前科学界对冠状病毒和气候关联性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和明确 。 Bukhari在这项研究中强调 , 从现有的疫情传播来看 , 新冠病毒病例数量与温度和绝对湿度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 。 然而 , 这种关系背后的潜在原因仍然不清楚 , 甚至不排除可能没有影响 。
他们强调 , 即使在较温暖潮湿的地区也要采取适当的检疫措施 。 但同时应密切监测温度和湿度与新冠病毒病例之间的关系 , 如果新冠病毒传播存在很强的环境依赖性 , 则应利用这一关系优化疫情缓解策略 。
不同国家之间新冠病例增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
Bukhari等人的这项研究给出的分析提供了新冠病毒传播和当地环境条件的直接对比 , 不同国家之间新冠病例增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 , 美国不同州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
本文插图
不同国家新冠病例增长曲线(截至2020年3月19日) 。 数字显示的是2月23日至3月19日期间的总病例数 。 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州增长曲线明显不同 。
本文插图
美国各州新冠病例增长曲线(截至2020年3月19日) 。 数字显示的是3月9日至3月19日期间的总病例数 。 不同的地区和州的增长曲线明显不同 。
目前来看 , 意大利、伊朗和韩国的增长率较高 , 这些国家表现出和疫情暴发地中国武汉类似的天气模式 , 即它们在2月至3月的平均温度在3℃-10℃ 。 相反 , 气候较为温暖潮湿的国家 , 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增长率较低 。
- 3D打印:麻省理工研制出3D打印植入物 可缓解大脑疾病
- #肺炎#非典型肺炎是怎么消失的?它真的消失了吗?
- 【非典】2003年的非典,没有“特效药”是怎么消失的?这三个原因很重要
- #中国利川网#曾抗“非典” 今再抗“疫”,他吃饭照片让人心酸
- 『叶欣』2003年3月25日,护士长叶欣在照顾非典病人时感染病毒,以身殉职
- 媒体称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正在重建,有望重启应对疫情,将给新型肺炎疫情防治带来哪些影响?
- 「教你吃饭的营养师」非典、新冠都伤肺?养肺大招送给你!这个食物竟然是润肺高手……
- 『传染病』广州专家研究对比“非典”与新冠肺炎疫情,信息量很大
- 『封面新闻』非典启示录:从“万能神药”板蓝根到“网红”达菲 至今无特效药
- 「非典」非典记忆丨第一个死于非典的医务工作者,早已被人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