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精神的内涵 晋商精神( 三 )


另外,晋商虽然积累了大量的钱财,但还是讲究节俭 。可以说,节俭不仅是他们的经营之道,也是修身养性、立业之本 。山西地方志,无论县州首府,都有不少记载,如“山西风俗之节俭,自古有之”,“民性之淳朴,勤俭持家,争田纺线,商贾尤甚”,“商贾隆冬行于谷中,除其大衣、皮袄、袄”等 。明代沈思孝说:“晋中古朴,有唐夏宇之风 。金家百户,夏无布帽,金家千户,冬无长衣,食无二味...因此,这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康熙皇帝说:“听说东南巨商大家,名曰‘聚’ 。今天,我在吴越各县旅行,观察其市场的贸易迁移 。大部分属于山西省人,而原住民有富有穷,节俭易积 。南方人在风俗习惯和家庭储蓄上都很奢侈 。”[3]
(五)同舟共济,中国文化的中庸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和”与“和”,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张“和为贵”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道,就是德,是更好的!”他认为中庸是更高的道德,要求“过分”,“和而不同” 。同样,我们以晋商为例,这种和谐思想体现在晋商的互助集体精神和互助协作思想中 。
最明显的就是当时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商会和会馆 。而且晋商的同舟共济的集体精神,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不仅仅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也有明确的行业规范约束 。如大德通票号北京分号经理李宏玲所著《同舟共济的忠告》一书,说:“区内生意如舟,在惊涛骇浪中浮沉,若不慎翻船...需要共同努力 。”
榆次常家天恒宇的司库王生林,在老板破产还债时,向大生魁借了三四千两银子,天恒宇在没有任何资金的情况下度过了倒闭的危机 。后来,在大生魁危机中,王掌柜派人送来了2万银元 。同事坚决反对,认为没有退的可能 。王掌柜说,如果20年前没有大生魁的维护,我们今天会在哪里?【4】同舟共济不仅让晋商更容易成功,抗风险能力更强,也给晋商中的后起之秀蒙上了一层阴影 。
二、晋商精神的团队内涵晋商作为一个商帮,整体是一个团队,晋商的每一个商号甚至每一个分号都是一个团队 。世事艰难,生意凶险 。如果你不小心,你会输掉整场比赛 。晋商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秉承“和”的理念,一切都是“和为贵”,他们致力于“和为贵”,他们做事不偏激,善于团结各方力量,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
对“义”的坚守,为晋商提供了统一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 。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义”的存在为晋商提供了“同道”,也为不同利益主体在商业活动中的合作提供了共同的意识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更容易地达成一致的决定,贸易过程也将更加顺畅 。因此,买卖过程中的双方,以及管钱的人和管财的人,为了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现共同利益,按照“和”即双赢或多赢的规则,组成了许多或大或小的“团队” 。
(一)和谐最重要,创造稳定的营商环境 。
商号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晋商善待“相与” 。“向”是指与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坚定友好的同行 。如果算是“相”,就要善始善终,同舟共济 。晋商对“相”的认定非常严格,只在考察后才与其交易,以达到共事的要求,从不随意交友 。如果成了“相”,就要互相维护,哪怕无利可图,也不会半途而废,这也是晋商“信”“义”精神的体现 。账期内,大生魁宴请“香”行,优待“香” 。但酒席有厚有薄:每一个共事时间长或货源多的事务所,都会招待公司全体员工,请经理到更好的餐厅摆酒席;一般来说,在下等餐厅吃一顿普通的酒席,只邀请一位客人 。酒席好,自然觉得和大生魁交情深,并以此为荣 。大生魁不仅保证了商品的质量、数量和品种,还培养了很多亲密的伙伴 。后来鼎盛时期,大生魁自称“汇集了22个省的舶来品”,这并不奇怪[5] 。
(二)严格与和谐并重,形成有凝聚力的业务团队 。
晋商企业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店主与店主、店主与员工、员工的上下级、总数与分号、分号与分号、自己的数与其他数的关系,要求“凡异地之人,应善解人意,上级之人,应宽容友爱,注意不可偏心;下一个人也要体谅自尊,没什么好放肆的 。如果有不公正不合法的人,就不要含糊其辞,含糊其辞,外地申请者花钱;由祁请用户,也就是早下班后回祁号去 。简的体重 。”
“严”让员工危害企业的几率降到更低,“和”则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晋商还提倡在公司内部与员工和谐友好相处 。《操盘须知》强调:做掌柜的,做大人物,不可自高自大,傲慢自大,即使下属有什么不对,“也就是你讲道理,上下皆大欢喜,没有人会对你不满 。如果你高贵,夸耀你的能力,傲慢自大...人家不仅会对你不满,还会被人唾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