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中国猪毛成为A级战略物资,被美国视为与军火等价


##二战期间,中国猪毛成为A级战略物资,被美国视为与军火等价
文章图片
##二战期间,中国猪毛成为A级战略物资,被美国视为与军火等价
文章图片
俗话说 , 猪的全身都是宝 。 其中 , 猪身上有一种最不起眼的东西 , 甚至是很多人不了解的重要战略物资 , 那就是猪鬃 。 一般来说 , 猪的颈部和脊背部分所生长的鬃毛长度都要在5厘米以上 , 而这部分鬃毛弹性极佳、稳定性好 , 是军事和工业领域各种刷子的主要原材料 。 特别是武器装备领域的枪械、火炮、装甲车辆等 , 其清洁保养工作 , 都离不开猪鬃毛刷 。 中国一直是猪鬃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 特别是在二战期间 , 我国占据了全球猪鬃出口量的75% 。 值得一提的是 , 美国还将猪鬃作为A级战略物资 , 将其和众多军火视为等价 。
【##二战期间,中国猪毛成为A级战略物资,被美国视为与军火等价】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 , 中国的养猪历史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 在隋唐时期开始迎来了大规模普及 。 可以说 , 千百年来 , 养猪成为中国各个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副业 。 在饮食方面 , 猪肉也成为中国人粮食作物之外最主要的肉食来源 。 由于家猪的品种得到了不断改良 , 除了猪肉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之外 , 中国生产的猪鬃数量和品质也远远高于世界各国 。 一般来说 , 中国人对猪鬃的使用主要还是体现在生活方面 。 而随着二战爆发 , 武器装备的生产数量急速上升 , 由此也带来了对猪鬃需求量的节节攀升 。

数据显示 , 在二战爆发之前 , 中国猪鬃年产量大约为65100公担 , 除了少量内销之外 , 近7成全部外销海外 , 主要出口给欧美各国 。 而伴随着抗日战争爆发 , 日军封锁了我国的东部海岸 , 这对于当时主要依靠海运的猪鬃出口贸易来说 ,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 由于国内大量猪鬃运不出去 , 全球市场的猪鬃价格水涨船高 , 迅速成为与武器弹药一样紧缺的军需用品 。
在当时 , 中国猪鬃的海外客户中 , 美国是最大的采购商 。 据悉 , 中国每年出口海外的猪鬃 , 有30%以上都是供应美国市场 。 众所周知 , 在二战中后期 , 由于同盟国阵营中的英、法、苏等国损失惨重 , 其后勤补给几乎全部依赖于美国 , 这也让美国成为整个盟军的“后勤大本营” 。 由于美国本土的家猪养殖规模有限 , 高品质的猪鬃无法得到持续供应 , 因此不得不加大从中国的采购力度 。 美国与中国积极开辟陆上“滇缅公路”和空中“驼峰航线”两大运输通道 。 此后 , 即便是在运输任务艰难、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 中国出口美国的猪鬃数量也持续增长 。 到了1940年 , 中国出口美国的猪鬃数量占据海外总出口规模的60%以上 。 与此同时 , 美国在本土建立了多达500家制刷厂 , 全力生产军用毛刷 。
除了出口猪鬃换取无数外汇之外 , 猪鬃也成为中国持续获得海外战略物资的重要桥梁 。 早在1939年 , 美、英、苏三国就围绕中国猪鬃海外出口分配问题 , 在华盛顿专门成立了分配协调机构 。 而随着此后美国颁布“M51号猪鬃限制法令” , 进一步强调猪鬃的战略物资地位 , 中国也就此和其进行了谈判磋商 , 希望将猪鬃加入“易货偿债”的框架 , 以抵充部分海外借款 , 并且能够换取急需的战略物资 。 数据显示 , 仅仅是1938-1944的七年内 , 中国就先后和苏联、美国、英国等签定12种贷款协议 , 总借款金额高达11亿美元 。 由于常年战火纷飞 , 捉襟见肘的中国根本无力承担巨额还款压力 , 包括猪鬃在内的众多原材料物资都成为了还款的一部分 , 有力地支撑了抗战事业 。 (舍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