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川」“有熊氏之墟”是怎么演变来的?

《帝王世纪》:“……今上谷有涿鹿县及蚩尤城 , 阪泉地又有黄帝祠 , 皆黄帝战蚩尤之处也 。 或曰:黄帝都有熊 , 今河南新郑是也 。 或言:故有熊氏之墟 , 黄帝之所都也 。 郑氏徙居之 , 故曰新郑矣 。 ”
这是《帝王世纪》中关于“黄帝”的记载!但是 , 某些居心叵测之人在引用时 , 故意去掉了前半段、“或曰”、“或言”以及最后一句“郑氏徙居之 , 故曰新郑矣”!
「周三川」“有熊氏之墟”是怎么演变来的?
文章图片
话说 , 新郑有郐人 , 为祝融即重黎之后 , 在此曾建祖庙 。 《左传》昭公十七年:“郑 , 祝融之墟也 。 ”这是真实存在 , 《左传》记载是可靠的 , 不应怀疑 。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沿袭此说:“郑国 , 今河南之新郑 , 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也” 。
到了西晋 , 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或言 , 县故有熊氏之墟 , 黄帝之所都也 。 郑氏徙居之 , 故曰新郑矣 。 守敬按:因先封西都畿内之地 , 故称郑氏 , 自郑东徙此 , 而施旧号于新邑 。 ”
皇甫谧一句“或言”的推测 , 便从“祝融之墟”转换为“有熊氏之墟 , 黄帝之所都” 。
「周三川」“有熊氏之墟”是怎么演变来的?
文章图片
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新郑 , ……有溱洧二水 , 祝融之墟 , 黄帝都于有熊 , 亦在此地 , 本郑国之地 。 ”至唐代 , 已确认为历史事实了 。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新郑县 , 黄帝都于有熊即其地 , 又为祝融之墟 , 于周为郑武公之国 。 ”(卷五)到了宋代已先是有熊黄帝之都 , 后为祝融之墟 。
清代顾祖禹《方舆纪要》说:“开封府新郑县 , 古有熊地 , 黄帝都焉 , 周封黄帝后于此为郐国 。 春秋时为郑武公之国 , 曰新郑 , 以别于京兆之郑也 。 ”(卷四十七)到了清代已确认为是古有熊之地 , 黄帝之都 。
「周三川」“有熊氏之墟”是怎么演变来的?
文章图片
【「周三川」“有熊氏之墟”是怎么演变来的?】这近千年一路说下来 , 似乎成了真实的历史定论了 。 从“祝融之墟”演变到“黄帝都于有熊” , 又为“祝融之墟”到“古有熊地 , 黄帝都” 。 这一路演绎下来 , 新郑便成了黄帝之都了 。 而到了21世纪初 , 直接演变成了“黄帝故里”!其中的转换点在于皇甫谧的一个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