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旧事录#燕王的理想一文不值,子之之乱:在现实的冲击下
【#阳光旧事录#燕王的理想一文不值,子之之乱:在现实的冲击下】战国时期 , 燕王姬哙是一位满怀理想的国君 , 他推崇人才 , 从谏如流 , 是古典意义上的一代贤君 。 最后还为了效仿古圣先贤 , 学习尧舜把王位禅让给了子之 。 遗憾的是 , 虽然姬哙充满理想 , 现实却给了他巨大的冲击 , 这次禅让 , 不仅没有能让他树立起谦让和宽广胸襟的形象 , 反而让他身首异处 , 留下了“无道昏君”的恶名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姬哙继位后 , 重用子之 , 任命子之为国相 。 子之这个人 , 很有本事 , 位高权重 , 性格果断 , 深受燕王信任和赏识 , 同时也赢得了许多大臣的支持和拥护 。 燕王有心把国家治理好 , 非常喜欢咨询大臣们的意见 。 燕王派苏代出使齐国 , 苏代回来后 , 燕王就问他:“齐王能称霸吗?”苏代回答说:“不能” , 燕王问为什么呢?苏代回答“他不信任臣子 。 ”燕王就想那我不能学齐王 , 我要信任大臣 , 于是更加信任倚重子之 。
姬哙的这个举动让支持子之的大臣和谋士们看到了子之更上一层楼的可能 。 所以更多人开始加强运作 , 有个大臣鹿毛寿深知燕王对尧舜的推崇 , 建议说“人们夸赞尧舜贤明 , 是因为他们能让出天下 。 现在大王您要是把国家让给子之 , 就能获得尧舜同样的名声 。 ”姬哙一方面自己有意让贤 , 另一方便也好忽悠 , 真的就同意把国事完全托付给了子之 , 子之已经成为名义上的燕王 。
前316年 , 又一个谋士踹出了临门一脚 。 他进谏说:“大禹举荐伯益做继承人 , 但是又让启的属下为官 。 大禹年老了 , 就传位给伯益 。 而启就和他的同党攻击伯益 , 抢走了君位 。 所以大家都说大禹名义上把天下给了伯益 , 实际上确实让启自取 。 如今 , 大王您把国家托付给了子之 , 而官吏们多是太子的人 , 这不也是名义上是托国给子之 , 实际上是让太子自取吗?”姬哙于是更进一步 , 把俸禄300石以上的大臣任命权统统给了子之 。 至此子之有名有实 , 正式成为燕王 , 姬哙则不问政事 , 反而成了臣子 。
故事到这里 , 正是一个推贤举能 , 兼爱天下的美好结局 。 可惜 ,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 燕王和子之的互相推让 , 显然没有考虑到太子姬平的感受 。 对于姬平来说 , 本来属于自己继承的王位 , 竟然被子之这个外人抢去了 , 心里很不痛快/p>
太子争取到将军市被的支持 , 齐湣王也向太子承诺要出兵帮助他 。 前314年 , 太子和市被突然发难 , 领兵包围了王宫 , 但是却无法攻克 。 市被恐惧之下 , 主动向子之投诚 , 转而攻击太子 。 燕国陷入战乱 , 战争连绵进行了数月 , 百姓苦不堪言 。 这时齐国趁机伐燕 , 燕人对王室内斗十分不满 , 毫无斗志 , 主动向齐国人开门投降 , 燕王姬哙被杀 , 子之被杀 , 太子逃走避难 , 燕国几乎亡国 。
直到两年后 , 燕人厌倦了齐人的压迫 , 开始反抗齐国 , 再加上其他诸侯的压力 , 齐国担心成为众矢之的 , 主动撤出了燕国 。 燕国人拥立太子姬平为王 , 即燕昭王 , 燕国才重新恢复平静 。
文章图片
燕王姬哙怀着美好的愿望禅让给子之 , 子之也成功获得了燕国人的支持 , 但是为什么这件事最后却沦为一场闹剧 , 导致国破人亡?大概是因为姬哙太过理想化 , 而忽视了现实的复杂性 , 禅让不仅严重损害了燕国太子和燕国王室的利益 , 还可能给别国君主带来被大臣取代的担忧 , 又怎么可能让两个人那么容易的就私相授受呢?再者 , 当时的社会组织已经和尧舜时期完全不同 , 又怎么可能照搬那时的经验呢?尽信书 , 则不如无书;太理想 , 则容易摔跟头!
本文由阳光旧事录原创 。 欢迎关注阳光旧事录 , 看历史和现实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