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笔春秋]那为什么做战时六国无人援赵?,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抗秦( 三 )


[狐笔春秋]那为什么做战时六国无人援赵?,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抗秦
文章图片
公元前262年 , 刚刚在“秦楚之战”中大获其利的秦军随即调转枪头再度进攻上党郡 。 本就国境褊狭而实力微弱的韩国在抵抗无效之后不得不将上党割让给秦国 。 可韩王此举却在无意间激怒了困守上党、望援欲穿的军民士卒之心 。 故此 , 上党郡郡守冯亭在当地军民百姓的支持下 , 私下将上党郡进献给毗邻的赵国 。 所谓“大利当前 , 焉有不受之理?”同样具有图谋天下之心的赵国在接到冯亭的投献后 , 自然是“当仁不让”的照单全收 。 如此 , 久历攻占之苦 , 杀死阵亡不计其数的秦国又怎肯就此罢休 , 由此 , 秦赵之战一触即发 。
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 原本就对强势崛起的赵国心有余悸却又无可奈何的五国诸侯 , 在见到“两雄相争”的局面出现后 , 理所当然的选择两不相帮 , 乐得其所的“坐山观虎斗”了 。 毕竟 , 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都是当时诸侯中数一数二的存在 , 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将成为五国的威胁 。 所以 , 对五国而言 , 最理想的状态自然是秦赵两国两败俱伤 。 既然如此 , 目前胶着僵持、彼此消耗的战斗局面自然是天下诸侯所喜闻乐见的 , 当此之际 , 谁又愿意横插一手 , 培植虎狼呢?
[狐笔春秋]那为什么做战时六国无人援赵?,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抗秦
文章图片
四:讯息弱后的时代 , 沉重的后果令大家都承受不起
就在秦赵两国对峙长平的时候 , 五国诸侯中的有识之士自然也曾对此战可能带来的天下形势的变化进行过考量和探究 , 但“人算不如天算” , 由于过度落后的讯息传达以及过于乐观的战争态势的分析 , 谁都没有料到 , 这看似只是两国国运之争的“长平之战” , 却是变幻天下气数的关键一役 。
四十七年 , 秦攻韩上党 , 上党降赵 , 秦因攻赵 , 赵发兵击秦 , 相距 。 秦使武安君白起击 , 大破赵于长平 , 四十余万尽杀之 。
[狐笔春秋]那为什么做战时六国无人援赵?,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抗秦
文章图片
换言之 , 正是因为五国诸侯的掉以轻心和漠然不理 , 以及赵孝成王想当然的战略变更和秦国战神白起的突然介入 , 最终使得这场原本平分秋色的拉锯战出现了谁也预料不到的严重后果 。 此战 , 赵国元气大伤 , 再不能对野心勃勃的秦国形成有效的钳制;而秦军虽然也因受损颇重而偃旗息鼓了一段时间 , 但随着锐气的恢复和实力大增 。 轻剽善斗 , 悍不畏死的秦军俨然睥睨天下的虎狼之师 。 内斗不休的山东六国由此而成为秦军“蚕食”的对象 。 诸侯霸主地位的确立 , 无疑也预示着历史的走向 。 自此 , 天下诸侯只能坐以待毙 , 成为秦国砧板上的肉 , 任其宰割 。
[狐笔春秋]那为什么做战时六国无人援赵?,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抗秦
文章图片
四十八年十月 , 韩献垣雍 。 秦军分为三军 。 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 , 拔之 。 司马梗北定太原 , 尽有韩上党 。 其十月 , 五大夫陵攻赵邯郸 。
四十九年十月 , 将军张唐攻魏 , 为蔡尉捐弗守 , 还斩之 。
五十年十月 , 张唐攻郑 , 拔之 。 十二月余 , 攻晋军 , 斩首六千 , 晋楚流死河二万人 。 攻汾城 , 即从唐拔宁新中 , 宁新中更名安阳 。 初作河桥 。
五十一年 , 将军摎攻韩 , 取阳城、负黍 , 斩首四万 。 攻赵 , 取二十余县 , 首虏九万 。 秦使将军摎攻西周 。 西周君走来自归 , 顿首受罪 , 尽献其邑三十六城 , 口三万 。 秦王受献 , 归其君于周 。
五十二年 , 周民东亡 , 其器九鼎入秦 。 周初亡 。
五十三年 , 秦使摎伐魏 , 取吴城 。 韩王入朝 , 魏委国听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