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战疫“天使”】逆风飞翔到风暴中心 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


“人类的历史 , 就是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 。 ”学习传染病学时 , 这句简短的话感召了钟渊斌 。 人生很短 , 他想挑战一切未知的挑战 , 于是毕业后钟渊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传染病专业 , 并此生结缘 。
不忘初心 , 主动请缨 , 彰显医务人员风范
钟渊斌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已有二十余年 , 从2003年抗击SARS开始 , 他参加了各种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新发传染病处置 , 2016年春节在江西赣县诊治中国第一例输入型寨卡病毒病 , 2019年8-9月受江西省卫健委指派在樟树驻点参与处置登革热疫情 。
今年2月13日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建141人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 , 钟渊斌瞒着70多岁的老母亲主动请缨从南昌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去武汉疫情的风暴中心, 因为他始终铭记:“白衣的使命驱动、医生的职责所在、专业的必然选择 。 ”
传染病@【战疫“天使”】逆风飞翔到风暴中心 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
本文插图
援助武汉国家医疗队抵达武汉后 , 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 , 病区内共64张床位 , 其中危重型和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就高达36例 。 为有效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 , 医疗队中都是多学科的精兵强将 , 同时采取多学科人员搭配 , 既要熟悉呼吸机、ECMO的使用 , 又可以及时开展血液净化技术 。
精准施策 , 精细治疗 , 充分发挥专业所长
作为诊疗小组组长 , 钟渊斌带领组员积极开展“一人一方案”救治方针 。 为了确保全组熟悉患者的病情变化 , 做到诊治的个体化、精细化 , 及时安排救治任务 , 钟渊斌采取视频会议的形式 , 每天晚上与组员讨论经管病人病情变化、检验检查结果判读、核酸和胸部CT复查安排、下一步治疗方案调整、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和生活需求 , 此外他还要了解各位组员的身体、心理状况 。 每天上交的诊疗小组工作小结规范细致 , 常常受到医疗队队长洪涛的表扬 。
每次入舱查房 , 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 , 戴着被气雾模糊了的护目镜 , 钟渊斌依然仔细地了解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变化 , 详细告诉患者接下来的治疗、复查安排 ,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 同时他也十分关心患者的心理治疗 , 看到有不少患者因病情反复等原因出现情绪波动、内心焦虑等症状 , 钟渊斌与患者聊天、拉家常 , 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抚慰 。 钟渊斌经常需要不停地与每一位患者充分沟通交流 , 大声说话呼出的水气 , 常常使防护服里头发、衣服全被打湿 。
钟渊斌经管的患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太太 , 儿子和老伴十多年前已过世 。 确诊新冠肺炎入院后 , 因得知老年人有较高的病死率 , 一度情绪低落、焦虑和恐惧 , 在经管组医生的反复心理干预及精心的治疗、护理下 , 她慢慢开始好转 , 临出院之际 , 对医护人员千恩万谢 , 她表示出院前的这几天 , 是她这些年过得最开心的日子 , 感谢医护人员耐心地陪伴、精心照顾 , 出院后她要加强锻炼 , 开心愉快地生活下去 , 还发出了“向天再借20年”的宏愿 。
传染病@【战疫“天使”】逆风飞翔到风暴中心 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
本文插图
钟渊斌组上还有一位来自九江的患者 , 该患者1月中旬来到武汉 , 陪伴患“急性重症胰腺炎”住院治疗的父亲 , 后确诊新冠肺炎 。 入院时该患者发烧、咳嗽、胸闷 , CT检查显示双肺多发毛玻璃影并伴有实变 , 同时还有肝功能损伤 。 每次查房 , 钟渊斌都会通过聊天叙乡情来帮助他重拾战胜病魔的信心 。 经过精心地治疗 , 这位江西老乡逐渐痊愈 , 当得知可以出院的消息时 , 他感激地写下了“特殊相遇 , 乡情流淌 , 异地他乡 , 生命护航” , 送给精心救治和日夜守护他的家乡医疗队 , 并表示愿意献血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 出院时 , 钟渊斌主动添加了这位九江老乡的微信 , 希望能继续关注他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 , 减轻他的心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