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的历史了解一下 火锅的历史( 二 )


火锅的历史了解一下 火锅的历史

文章插图
而到了现代,火锅的花样就更加的多了,从食材来说,北方的涮羊肉,四川,重庆的麻辣,广东的海鲜火锅等等,不同的地域还有更多的食材 。而用具也变的五花八门,还有专门的火锅企业 。
如果一个古人穿越到现代,肯定会留下一句话:你们真会玩 。是啊,我们真会玩,因为我们是#我为火锅狂#

二、四川火锅的历史起源四川火锅的出现,大约在清代的道光年间(1821-1851) 。
经过多方考证,四川火锅真正的发源地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 。
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因为有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之说) 。
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小米滩在当时是四川境内长江边上的一个很适中的码头) 。
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船工们吃后,美不可言(在他们心中),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 。
当时的重庆却是水路交通要道,比起泸州就大多了 。
这种食俗沿袭而下,传至重庆后,就又有一番变革了 。
当时一些苦力(棒棒)见到这种吃法后,就跑到杀牛场捡一些被人丢掉的牛内脏到长江里洗净,切成小块,和船工们一起吃 。
大家都觉得非常美味,又能填饱肚子,又能驱寒 。
再后来就有人干脆用一挑(两个)箩筐,一头放些牛杂(以毛肚为主)、小菜,一头放一泥炉子,用一口分了格的大洋铁盆放在炉子上,盆内沸腾翻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又香的卤汁,每天就在河边、桥头或走街串巷的叫卖 。
于是这些船工、苦力(棒棒)们也不再自己生火煮了,各人认定一格,即烫即吃,直至吃饱,还花费不了多少钱,既经济,又方便,又能增加热量 。
除了那些苦力外,来围着挑担子的吃的人也越来越多 。
直到民国二十三年,才有人把它搬进了小饭店,把这些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了格的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众人的口味,慢慢地这种小饭店越开越多,在重庆对岸江北的一条小街上几乎全都是这种饭店,并且吃的人相当多,这就是“重庆毛肚火锅”的起源 。
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种吃法是从小米滩传过来的,就干脆把这条街称作小米街 。
乃至后来,到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火锅日益兴盛,官场要员、金融巨头、商人、采访人员等以吃火锅为荣,有人还把这种火锅店高尚化 。
许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跑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至今仍念念不忘重庆火锅的美味,有的还在台湾开起了火锅店(但由于原材料的问题,老是赶不上四川本地的味道) 。
所以许多书上都说四川火锅发源于重庆江北,但事实却是源于泸州,在重庆发展开来的 。
火锅的历史了解一下 火锅的历史

文章插图

三、火锅行业历史关于火锅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 。
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
重庆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 。
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期,已有用铜所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 。
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就逐渐多起来了 。
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 。
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 。
到了清朝统治的年代,火锅涮肉已经成为宫廷的冬令佳肴 。
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 。
日本室町时代,火锅从中国传入日本时在一三三八年 。
日本称火锅为“司盖阿盖”又称“锄烧” 。
如今火锅还传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 。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
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 。
据考证,解放后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 。
唐朝白居易的《问列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