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西湖模式”两周年,一封感谢信揭开医护陪伴走过的温暖余生( 三 )


母亲宋云静 , 性情温和、开朗 , 一生从事护理工作 , 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医院退休 , 养育5个孩子 , 今年99岁 。 母亲患有高血压病40余年 , 安装心脏起搏器10余年 , 持续性房颤5余年 。 2016下半年以来在家反复急性心衰发作 , 每次急救车送三甲医院诊治 , 2018年3月入住浙江医院托管的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照护病房(浙江医院是以老年病为特色的三甲医院) 。
母亲年迈时有一条生存原则 “在生命最后阶段一定不要插任何管子、不要过渡抢救 , 让她没有痛苦、安详、有尊严的离世” , 并多次叮嘱我们5个兄妹 。
优质、温馨医疗照护吸引了我们
我曾从事护理工作40余年 , 考虑母亲晚年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 2018年初经5个兄妹讨论决定在杭州寻找适合母亲医养居住的医院 。 为此 , 我们现场考察了杭州6家相对比较好的医养结合医院 , 最后从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医院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 , 选定了中西医结合医院 , 并于2018年3月20日在该病房开张之日入住 。
三起三落起死回生 , 医护团队经受考验
母亲由于年迈 , 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及脑肿瘤 , 入住后经历三起三落的起死回生 , 经历新冠肺炎期间的严格限制家属探视 , 奇迹般的闯过一道道难关 , 开心的迈入2020年2月 。 这支医护团队是怎样进行“缓和医疗”、“安宁疗护” , 让患者无痛苦、有尊严接受治疗 , 我见证了2年来医疗照护病房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 , 真正感受到这里有一支值得信赖的诊疗、护理、照顾团队 , 是一家有温度的新型医养结合医院 。
这里有值得信赖、技术高超的医生团队
1. “缓和医疗”让母亲得到最佳治疗
2年来母亲在治疗期、危险期、康复期等每一个阶段 , 由柴主任领衔的医生团队 , 以“缓和医疗”为理念 , 给出了有创新的不同阶段人性化、个性化治疗方案 , 使母亲得到最佳的合理治疗 。
2. 应对最严峻死亡治疗考验
母亲2019年7月8日进入嗜睡 , 出现脑水肿、吞咽困难等危重状态后 , 按照传统疾病治疗需要插鼻胃管给药及营养补充 。 但是 , 柴主任医生团队面临治疗的严峻挑战和困难 , 尊重母亲意愿 , 运用“缓和医疗”新理念 , 仔细研究病情 , 采用多学科联合 , 给出精准治疗方案 , 他们平时密切观察疾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面对母亲疾病三起三落严峻死亡治疗的考验 , 这支团队经受住了考验 , 并一次次让母亲油然而生建立起治疗信心 , 让我真正感受到这里有一支值得信赖、技术高超的医生团队 。
这里有值得信赖 , 充满关爱、护理精操的护士团队
1.关爱照护 , 让患者感受到爱的力量
以项护士长为领衔的护理团队 , 她们以“人文精护 , 患者至上”为理念 , 经过严格专业技术及关爱照护培训 , 护理工作中除提供生理护理外 , 还时时提供心灵护理 , 建立起了一支充满关爱、护理精操的护士团队 。
2年来通过娱乐活动、康复活动、赠送回忆录等活动不断向母亲传递爱 , 传递生存、传递战胜疾病信心 , 使母亲感受到把生命交给这样一支护理团队十分安心 。
记得第一次病危还没有完全稳定 , 母亲情绪焦躁 , 失去治疗信心 , 转回到医疗照护病房后得到团队精心的护理 , 如共同为98岁母亲庆祝生日、精心为母亲设计及制作回忆录等 , 使母亲建立起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和对生存的迷恋 。 在每次病危时 , 母亲都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 ,特别是在母亲人很虚弱、无力对话、无力睁开眼睛的情况下 , 母亲依然坚强把药物及食物吃下去 , 坚持翻身 , 以最顽强的毅力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 , 使我由衷的敬佩 。
2.面对艰难护理挑战 , 让患者有尊严的生存
2019年7月8日 , 母亲因脑肿瘤引起脑组织受压、水肿 , 出现吞咽困难 , 失语失能 , 并进入嗜睡状态 。 由于周围静脉细、没有插鼻胃管等客观原因 , 这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及挑战 , 特别是抽血化验、营养补充等 。 然而 , 这支护理团队在护士长带领下 , 精心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 , 通过床边心理引导 , 每天至少4-5次病房巡查 , 仔细寻找抽血静脉 , 指导护工及家属饮食喂养方法等 , 使母亲每次都能奇迹般地渡过危险期 , 母亲也一次次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 我们也深感到在这样一支值得信赖 , 充满关爱、护理精操的护士团队精心照护下 , 母亲将会没有痛苦、没有悲哀、有尊严、平静的去迎接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