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剑的人类史】佛教之五十一:日本佛教新兴教团1


【麟剑的人类史】佛教之五十一:日本佛教新兴教团1
文章图片
佛教之五十一:日本佛教新兴教团1
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 必然使社会结构发生与传统社会根本不同的变化 , 其总的趋势是使人们在社会组织与社会思想等方面变得日益多元化 。 日本佛教在当代的重要发展 , 除了传统佛教多有变革之外 , 还如同其他国家一样 , 出现了许多新兴教团 。 日本学者井门富二夫对日本的新兴教团做了如下界说:
在社会变动时期 , 由于社会精神面貌的混乱 , 民众产生要求改革现实的愿望;或在社会安定时期 , 民众不满足心理及探索生存价值的愿望 , 这种愿望凝聚在以超凡教祖为核心的宗教性组织中 , 在教祖倡导的信条下 , 体验同生同栖的情感 。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大众思想运动 , 即为日本的新兴宗教 。
佛教新兴教团的出现始于19世纪初日本传统社会解体之际 , 但那时只有如来教、莲门教及本门佛立宗等少数教团 。 20世纪初进入第二发展阶段 , 法华系的一些新教团比较活跃 , 如国柱会、日本山妙法寺大僧伽、灵友会、念法真教与解脱会等 。 日本文部省1924年曾做过一项调查 , 当时纪录在册的新教团共计98个 , 属于佛教系统的29个 。 然而佛教新兴教团只是在战后进入第三发展阶段之后 , 才真正形成蓬勃发达之势 , 在数量上达到700多个 , 在人数上常年保持在数十万之众的有妙智会、本门佛立宗、妙道会、最上稻荷教、解脱会、孝道教团与念法真教等 , 而号称有百万信徒的大教团则有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灵友会、真如苑和佛所护念会等 。
当代日本佛教新兴教团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 关键在于这些新兴教团无论在教义上还是在组织活动方面 , 都结合新的时代潮流加以扬弃、并迎合人们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多元化的、追求人生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新的精神需求 。 早期新兴教团的教祖多是所谓的"克里斯玛"人物 , 往往借助"神灵附体"神化自己并运用巫术手段为人治病 , 不仅赢得信徒的崇拜 , 而且建立起世袭制的传承制度 。 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 新兴教团已改变神化教祖的作法 , 而倾向于将教祖解释为人 。 1958年 , 立正佼成会在长沼妙佼去世前夕否定其保持已久的活佛地位 , 代之以"法"为教团的最高指导原则 。
新兴教团的第二个特点是其"教典简而不繁 , 教义通俗 , 礼仪简单" , 多以佛教教义为中心 , 杂揉神道、儒学、民间信仰等多种成分 , 并注重民众的现世利益和社会问题 , 以实现"地上天国"为己任 , 如创价学会于1958年修改教典 , 以创造和获取"利、善、美"的价值取代前世善恶决定今生福祸的宿命论 。 而信徒皈依新兴教团的基本动机也以世俗的功利追求为主流 , 鹤藤几太曾在《立正佼成会的信仰》中指出该教团90%的会员不是发自信仰 , 而是"侧重于解决现实苦恼而人会" , 其中因遇人生某种不幸而入会者占6% , 因犯有过失为求得内心净化与心理安宁而入会者占16% , 而因疾病折磨所致者则高达68% 。
新兴教团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功能齐备、活动能力较强的组织机构 。 许多教团拥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系统而庞大的教育网络 , 具有出版报刊、杂志与专著等读物的宣传发行部门 , 还有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在内的研究所或文化交流中心 。 教团的基层组织多以15-20人组成 , 名称虽多种多样 , 但都以座谈为其基本的活动方式:会员自由交流信仰体会、并就经济困难、精神苦闷、工作中的烦恼、家庭问题、疾病等各种矛盾 , 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 互相帮助或给予精神安慰 , 结合切身实际加深对教义的理解 。 另外 , 基层组织又是信徒的消遣场所 , 经常举办茶话会、联欢会等娱乐活动 , 因而这种形式很受信徒的欢迎 。 (杨曾文主编《当代佛教》 , 第239页)
【【麟剑的人类史】佛教之五十一:日本佛教新兴教团1】佛教新兴教团为克服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淡化而给人带来的难以忍受的孤寂感 , 经常组织加强信徒情感联系的大型集体活动 。 如立正佼成会于每年10月12日在其总部广场举行"万灯会" , 届时象征普渡众生的数万盏灯笼"齐映夜空 , 颇为壮观" 。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 , 各新兴教团的经济实力与日俱增 , 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会费和捐献 。 "信徒入会要在教团购买数珠、经本、信徒手册、教义书、佛坛、佛具等一系列法物 。 参拜本山、总部和各地教会时 , 要向佛、守护神奉献金钱;教团、各地方组织举办法事时搞临时募捐"等 。 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 , 各教团相继在其本部或本山兴建宏伟的殿堂 , 立正佼成会的大圣堂占地面积181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3455平方米 , 历时8年 , 耗资20亿日元;创价学会的正本堂则占地1650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 , 高66米 , 动工之后曾发起"供养募捐" , 4天之内800万人共捐资350多亿日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