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克DNA存储全世界 1千克( 三 )


DNA条形码技术已经遍地开花 , 甚至在单个研究领域内衍生出了不同的应用方式 。一个例子就是癌症生物学 , 这个领域研究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 , 以及新药如何治疗癌症 。癌细胞的耐药性是该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难题:通常某种药物最初对患者有效 , 但随着药物逐渐失去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 , 癌症就会复发 。
哈佛大学托德·戈卢布(Todd Golub)实验室的科学家使用DNA条形码技术来研究这种耐药性 。在2016年发表的研究中 , 他们利用病毒永久地将DNA条码插入到癌细胞基因组中 。癌细胞A型接受条形码序列A;癌细胞B型收到条形码B , 以此类推 。科学家将不同的细胞混合在一起 , 放在培养皿中培养 , 并用抗癌药物进行治疗测试 。
如果药物杀死了癌细胞或减缓了其生长 , 那么细胞就不会分裂 。但如果癌细胞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 那么它会迅速分裂 。因此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如果癌细胞A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 DNA条形码序列A的相对量就会增加 。反过来 , 如果癌细胞A被药物抑制或杀死 , 则条形码序列A相对量减少 。通过测序分析存活细胞所含条形码随时间的变化 , 研究人员可以同时量化所有类型的癌细胞对药物的反应 。
2016年晚些时候 , 斯坦福大学的蒙特·温斯洛(Monte Winslow)实验室使用DNA条码标记的胰腺细胞系来鉴定阻止癌症扩散或转移的药物 。该实验室使用病毒为每个细胞系打上条码 , 然后将这些细胞系铺在各自的培养孔中 。之后 , 研究者用不同的抗癌药物处理每个孔 。通过这种方式 , 每一种药物都与一个DNA条形码对应起来 。紧接着 , 研究人员将细胞注入血液中 , 之后测量哪些细胞转移到了肺部 。通过识别出现或消失的DNA条形码 , 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哪些药物促进了转移 , 哪些药物可以阻止转移 。
在第三个例子中 ,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使用DNA条形码来研究基因组中的每一个基因对一种癌症的影响 。研究人员首先培养了大量癌细胞 , 并将它们一起放在一个大培养皿中 。之后 , 他们使用基因编辑系统让基因组中的所有基因逐一失活(或者激活) 。被调节了表达量的基因序列起到了条形码的作用 。用抗癌药物处理细胞 , 并随着时间推移对DNA进行测序 , 科学家就可以了解基因组中的每一个基因是怎样影响细胞耐药性的 。
在以上这些例子中 , DNA是生成数据的分子 , 因为同时进行的大量实验需要DNA的支持 , DNA同样也是存储数据的分子 , 因为新一代测序技术是用来分析DNA条形码的 。这些研究的意义极为重大 , 相同的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疾病和心血管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 。想要简单理解DNA条码的巨大威力 , 只需要把前文提到的“癌症”用其他疾病替换 , “耐药性”用其他药物反应替换即可 。通过这种方式 , DNA条形码可以从根本上简化早期药物的开发 , 从而加速了有效疗法的研究进程 。
把信息写入DNADNA条形码技术依赖于“读”已知的DNA序列 , 而直到最近 , “写”DNA还是不切实际的 。总的来说 , 我认为写DNA是将其他形式的信息 , 如图片、电影或生物状态 , 转换成可以存储和读取的DNA序列 。许多新的书写技术是由基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的基因编辑系统驱动的 。通过合理设计CRISPR系统 , 科学家可以编写DNA序列 。
最近的一些进展利用的是CRISPR系统自然进化而来 , 帮助细菌抵御病毒攻击的办法 。具体来讲 , 病毒通过结合到细菌表面 , 然后插入它们的DNA或RNA来攻击细菌 。为了“记住”病毒 , 为未来遇袭做准备 , 细菌进化出了识别病毒DNA或RNA的CRISPR系统 , 可以将病毒DNA的小片段插入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也就是说 , 细菌可以“写下” , 或者说“记录”之前攻击过自己的病毒的信息 , 在未来遇袭之时保护自己 。
现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塞思·希普曼(Seth Shipman)曾在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的研究团队工作 , 他利用了CRISPR系统 , 将一张人手的图像记录到了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 希普曼和同事首先表达了两种蛋白质:Cas1和Cas2 。这些蛋白质在一起可以捕获DNA的核苷酸并将它们插入基因组中 。之后 , 研究人员将DNA序列“喂”给大肠杆菌 , 这些序列编码了图像的像素——当所有DNA放在一起测序时 , 这些像素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人手图像 。科学家需要把不同的信息分配给DNA 。例如 , A、C、G和T各自代表不同的像素颜色 , 而关联的DNA条形码序列则编码了像素在整个图像中的空间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