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胡惟庸:九族尽灭,3万人垫背,中华最后一位宰相,到底冤不冤枉( 三 )


三、胡惟庸不庸 , 右丞相犯奸
汪广洋是一位老实人 , 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 , 就是能力不足 。 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 他对丞相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 汪广洋的劣势逐渐暴露出来 。 再加上胡惟庸凡事都表现得异常积极 , 有时候胡惟庸甚至会越过汪广洋 , 直接向朱元璋汇报自己对治国理政的看法 , 这更加让朱元璋觉得 , 汪广洋遮挡了胡惟庸的才能 。 于是在洪武六年 , 朱元璋抓住汪广洋的错处 , 将汪广洋贬到广东担任行省参政 。 此后 , 胡惟庸开始以左丞的身份主持中书省 , 半年后 , 胡惟庸正式“转正” , 担任右丞相 。 至此 , 胡惟庸终于圆了自己的丞相梦 。
【爱历史】胡惟庸:九族尽灭,3万人垫背,中华最后一位宰相,到底冤不冤枉
文章图片
胡惟庸初为丞相 , 他的能力到底如何呢?《明史·胡惟庸传》记载:
帝以惟庸为才 , 宠任之 。 惟庸亦自励 , 尝以曲谨当上意 , 宠遇日盛 。
意思是说 , 朱元璋肯定胡惟庸的才能 , 对他很信任 , 而胡惟庸也很努力 , 他办事小心谨慎 , 经常顺着朱元璋的意思 , 因此逐渐成为朱元璋的宠臣 。
从历史角度来看 , 朱元璋虽然有很多缺点 , 但作为皇帝 , 他还是比较勤奋和敏锐的 。 胡惟庸自洪武六年当上丞相 , 到洪武十三年结束 , 他能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当丞相近7年之久 , 可以说 , 胡惟庸是有丞相之才的 。
若胡惟庸是个庸才 , 他必然会步汪广洋的后尘 。 别忘了 , 汪广洋就是因为能力不足才被罢免的 。 所以 , 胡惟庸的名字里虽然有个“庸”字 , 但他并非庸才 。
然后 , 随着胡惟庸丞相生涯的延长 , 他开始暗地里搞一些小动作 。 史载:
生杀黜陟 , 或不奏径行 。 内外诸司上封事 , 必先取阅 , 害己者 , 辄匿不以闻 。
意思是说 , 朝中有一些生杀废贬的事 , 胡惟庸有时候不报给朱元璋 , 自己做了决定 。 六部呈给中书省的奏折 , 他看到有说自己和同党坏话的 , 也私自扣下 。 如此一来 , 那些热衷于功名的投机分子 , 逐渐开始聚拢在胡惟庸门下 。 尤其是那些犯错被贬的武夫 , 开始走胡惟庸的门路 , 各种金银财宝陆续被送到丞相府 。
【爱历史】胡惟庸:九族尽灭,3万人垫背,中华最后一位宰相,到底冤不冤枉
文章图片
御史陈宁、中丞涂节等朝中大臣 , 也纷纷投靠胡惟庸门下 , 成了胡惟庸的死党 。 (记住涂节这个名字 , 下面还会提到他 , 因为他是胡惟庸落马的关键 。 )
胡惟庸也趁此机会大肆培养党羽 , 例如 , 李善长退隐后 , 被赐予“太师”头衔 。 他的弟弟李存义任太仆寺丞 , 胡惟庸便和李存义结为姻亲 , 把哥哥的女儿嫁给李存义的儿子 。
明朝天文学家、翰林院学士吴伯宗曾得罪胡惟庸 , 胡惟庸便借故将他贬到凤阳 , 其他受胡惟庸迫害之人 , 更是多达三十余人 。
当时朝中并非没有人发现胡惟庸的奸猾 , 但胡惟庸身为中书丞相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无人敢去招惹他 , 任凭他指鹿为马 。
但朝中也有两个人不怕胡惟庸 , 例如刘基和徐达 。 刘基是御史中丞 , 有弹劾百官之权 , 徐达虽然已经辞去左丞相职务 , 但他仍是勋贵中的第一人 。 于是 , 二人不断向朱元璋汇报胡惟庸的恶劣行径 , 这让胡惟庸十分不爽 。
洪武八年 , 刘基生病 , 胡惟庸带着太医前去给刘基看病送药 , 刘基喝过药后 , 腹中就像有石头一样 , 没多久就死了 。 《明史·刘基传》云:
(刘)基在京病时 , 惟庸以医来 , 饮其药 , 有物积腹中如拳石 。
刘伯温之死 , 在明史中是个谜团 , 但他被胡惟庸谋害的可能性极大 。
刘基死后 , 胡惟庸开始对付另一位“大佬”徐达 , 因此 , 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 胡惟庸意图收买徐达身边的守门人福寿 , 让福寿谋刺徐达 , 结果福寿不愿意 , 并向徐达告发 , 徐达因此躲过一劫 。
【爱历史】胡惟庸:九族尽灭,3万人垫背,中华最后一位宰相,到底冤不冤枉
文章图片
如果说刘基之死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是胡惟庸下毒的话 , 那么 , 从他谋划刺杀徐达来看 , 胡惟庸已经达到了权势滔天、无法无天的地步 。
莎士比亚说过:上帝欲使其灭亡 , 必先使其疯狂 。
胡惟庸的一系列作为本就是大奸大恶 , 再加上他的顶头上司是疾恶如仇的朱元璋 , 这就注定了胡惟庸的结局 。
四、一场车祸事 , 流血溅九族
胡惟庸之罪虽然多 , 但真正加速胡惟庸灭亡的却是谋反罪 。
胡惟庸知道 , 若论朝堂权谋 , 他不输给别人 , 但若论领兵造反 , 没有武将肯定不行 。 于是 , 第一批被胡惟庸拉拢的武将出现了 , 他们就是吉安侯陆仲亨和平凉侯费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