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网』做有独立态度的自媒体人,冀勇庆:“作”精品内容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 , vlog是他们记录生活的主要方式 。 他们用vlog表达个性 , 展现自我 。 而作为vlog前辈的blog , 也是多年前年轻人用来记录自我的一个重要载体 。
【『天极网』做有独立态度的自媒体人,冀勇庆:“作”精品内容】PC时代 , 网络没有这么发达 , 手机没有这么智能 , 许多年轻人用博客表达意见、心得 , 分享知识 , 冀勇庆就是其中的一员……
『天极网』做有独立态度的自媒体人,冀勇庆:“作”精品内容
文章图片
当时 , 冀勇庆在一家业界有名的商业管理杂志做采访人员 , 他利用业余时间还与一位华为的老师合著了一本商业书——《华为的世界》 。
创作这本书时 , 曾经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 冀勇庆想把这些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 于是开始写博客 。 慢慢地 , 他体会到博客的优势——它能让读者在读完文章后第一时间留下对文章的看法 , 无论是赞赏还是意见都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 这种与读者进行直接的、坦诚的交流方式 , 是传统媒体做不到的 。
在成为自媒体人之前 , 冀勇庆已经在传统媒体做了几年的采访人员 。 在那段日子里 , 他发现自己是如此热爱文字创作 , 同时也从媒体前辈那里学到了很多采访和写稿的技巧 , 这些都是他后来投身自媒体行业的先决条件 。
随着越来越多新媒体平台的出现 , 大家的阅读习惯也从纸质书籍转移到了电子产品 , 自媒体现象已成大势所趋 , 冀勇庆希望自己的作品拥有更多的读者 , 于是他的职业也从传统媒体转战到了自媒体行业 。
保持严谨 , 只做精品
“保持严谨 , 只做精品”听上去像一句广告词 , 但这是冀勇庆的写作信条 。
『天极网』做有独立态度的自媒体人,冀勇庆:“作”精品内容
文章图片
在问到“做自媒体人以来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这个问题时?我以为得到的答案会是“被读者或者是厂商认可”诸如此类的答案 , 没想到冀勇庆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
冀勇庆说:“我曾经写过一篇偏技术性的文章 , 但是由于此前没有把技术细节吃透 , 结果在表述中出现了偏差 , 很快有专家在评论区指出了文中的谬误 , 这个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 自此以后 , 我会反复提醒自己 , 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 , 文章里任何观点都要有内容支撑 ,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 求证每一个数据 , 时刻保持严谨 。 ”
冀勇庆记忆中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仍然是自己的一篇报道 , 在他还在传统媒体任职时 , 领导希望他担纲完成一期以印度制造业为主题的封面报道 。 “但当时我对印度制造业一无所知 , 领导就给了我半年的时间 , 先从采访国内的专家开始 , 然后逐渐联系到印度当地有代表性的制造型企业 , 后来我专门去了印度一趟 , 先后跑了6个城市 , 采访了30多家企业 , 最后才撰写了一篇只有十几页的报道 。 ”
很多人会觉得花费了半年的时间只产出了一篇十几页的报道 , 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如果每页是1200字 , 20页也不过是24000字 , 这样报道出来的文字量也就是自媒体人一周发的文字量 , 但真的不值得吗?
“我很感谢有这样一次完成精品的机会 。 ”冀勇庆说 , “一篇精品的产生需要前期积累足够的资料、素材 , 需要花时间采访不同的企业 , 实地考察不同的企业 , 由此而获取的资料、素材可远远不止十几页 , 我最后对这些素材去之糟泊、取之精华才形成了十几页的报道 。 最后的报道只是结果 , 而前期的准备工作才是更为厚重的基石 。 ”
这次封面报道机会带给冀勇庆的不仅仅是一篇报道 , 还帮助其确立了创作好内容的习惯 , 之后他每次写文章前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 从开会确定选题到实地采访考察 , 最后才会完成文章 。 当然 , 追求“精品”有时也会“得罪人” 。
在和厂商沟通时 , 冀勇庆感觉整体上还是很顺畅的 , 因为大部分厂商都很能够理解自媒体的价值 。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习惯于宣贯 , 对于“有态度”的自媒体人相对不是那么友好 。 冀勇庆为此举了一个例子 , “ , 比如 , 虽然我与A公司的一些高管经常交流 , 也经常撰写关于A公司的文章 , 但是却从来没有机会与该公司的公关部门进行沟通 ,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只是因为十多年前的一些误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