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乌克兰能不能中立?从中立概念与中立国谈起( 二 )


迄今为止 , 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都没有加入北约(图源@经济学人)
除战时中立和永久中立外 , 中立概念还在很多层面上具有不同的外延 。 比如某些国家利用权力促使特定国家变为中立国家的“中立化”进程 , 又比如当中立变成一种政治理想或政治目标的“中立主义” 。 不过这些外延和本文讨论内容相关性不大 , 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
二、不同的永久中立国
(一)经典的中立——瑞士联邦
瑞士一直是作为永久中立国家中的“典范”而存在的 , 也是7个永久中立国家中最早确立永久中立地位的 。 “三十年战争”中瑞士人看到了中立带来的和平 , 于是在1674年瑞士宣布了其“永久中立”的政策主张 。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 ,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 , 瑞士的永久中立地位获得了各列强的承认 。 从此 , 瑞士的永久中立地位从国际法层面上被确立下来 。 瑞士以中立的姿态度过了一战、二战、以及冷战 , 永久中立也逐渐成为其国际地位和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
【爱历史】乌克兰能不能中立?从中立概念与中立国谈起
文章图片
因为瑞士人骁勇善战且忠诚 , 罗马教皇卫队一直由瑞士人担任 , 时至今日仍然承担着梵蒂冈教皇的保卫和礼仪工作
瑞士的中立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①瑞士的中立是建立在坚实的国防基础之上的 。 二战期间瑞士根据自身国土特点制定了“三重防线”的内保计划 , 并在全国共动员近50万人员和数十万车马 , 有效阻滞了德国的入侵 , 也有效地捍卫了瑞士的永久中立 。
②瑞士对中立政策的执行十分严格 。 二战期间 , 不论是对于盟国还是轴心国 , 瑞士不允许任何一方借其领土开展战争 。 二战结束后 , 由于顾虑联合国的集体安全原则可能会与中立政策相悖 , 瑞士直到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 。
③瑞士的中立地位在国际社会享有极高声誉 。 从1815年欧洲各列强承认起 , 瑞士的中立在国际法上确立已经超过200年 。 也正是因为可靠的中立地位 , 众多国际组织才选择日内瓦、苏黎世、洛桑等瑞士城市作为总部所在地 。
(二)进取的中立——奥地利
以奥地利、芬兰这样的国家为代表 , 永久中立国走向了另外一种更加积极进取的模式 。 1955年美、苏、英、法四国同奥地利签订了《关于恢复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的国家条约》 , 其中明确规定了奥地利应该成为一个“中立国家” 。 同年在四国占领军撤出后 , 奥地利随即宣布永久中立 。 获得中立地位后 , 奥地利积极以此开展多边外交 , 甚至将首都维也纳建成为继纽约、日内瓦之后的第三座“联合国城” 。 奥地利的永久中立地位也随着其外交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而更加稳固 。
【爱历史】乌克兰能不能中立?从中立概念与中立国谈起
文章图片
联合国驻维也纳办事处(图源@必应)
正如往期文章中回顾的芬兰的中立一样(后事之师:解决乌克兰危机的“芬兰经验”@大外交智库) , 这些国家在执行中立政策时都比瑞士采取了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 。 对于它们而言 , 瑞士的中立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状态 。 积极进取的中立本质上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中立地位不像瑞士那样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 , 更不具备瑞士长期中立所形成的国际共识 , 这就要求这些国家在维护永久中立时更加依赖多边外交的努力 。
(三)失败的中立——老挝
在国际社会发展过程中 , 永久中立地位的确立并不总是成功的 , 考察失败的案例能够更深刻的认识确立这一国际地位的条件 。 二战后 , 老挝和柬埔寨、越南一样 , 都面临着反抗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的重要挑战 。 1954年解决印度支那(即越、老、柬三国)问题的国际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 该会议终结了法国在印支地区的殖民统治 。 会议上老挝也声明了其中立政策 , 即不参与任何侵略 , 也不允许本国领土被用于侵略 , 也不参与任何使其负有违背联合国宪章的战争义务的同盟 。 但是作为当时“两极”之一的美国却对日内瓦会议的结果十分不满 , 这为后来老挝中立政策的崩溃埋下伏笔 。
【爱历史】乌克兰能不能中立?从中立概念与中立国谈起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