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什么明朝的崇祯帝看到山西的民风变化会那么担忧?( 二 )


【历史故事】为什么明朝的崇祯帝看到山西的民风变化会那么担忧?
文章图片
明初:太原:“其风勤俭 , 工商务实勤俭 , 人物辈出 , 代不乏人 , 有文武全才”《山西通志》明中之后 , 省会男子不务蓄积 , 数金之家尽炫耀服饰之间 , 妇人尽白髻而妖服 , 不蚕不织……遇塞会则男妇并肩而骈集……而竞装塞会 , 而崇侈 , 物力牦矣 。
明初:大同:俗尚武艺 , 风声气息 , 自昔而然 。 明中后期 , 虽涉荒郊 , 商旅辐辏 , 以浮靡相炫耀 。
明初:太谷 , 俗尚勤俭 , 慕学力田 , 淳厚不奢 。 明中之后 , 尚气好讼 , 斗丽夸多 。 明初:介休县:民性淳朴 , 俗尚俭素 , 勤于稼穑 , 颇好勇义 , 享礼报本 , 虽费不吝 。 明中之后 , 隆于祀先 , 虽费而不惜 。 明初山阴县:人多俭约朴素 , 惟务农业 , 鲜好文学 。 明中之后 , 近又愈趋愈下 , 奸伪丛生 , 则侈心一开 , 渐就奢靡 , 俗使然也 。 《山阴县志》关于这方面的 , 太多了 , 就不一一列举了 , 总之前期的时候山西的民风好武 , 后期比较奢靡 , 民风变化非常大 。 关于这个 , 明人顾炎武所说 , “国初 , 民无他嗜 , 崇尚简质 , 中产之家 , 犹躬薪水之役 。 ……后则靡然向奢 , 以俭为鄙” 。 ……而奢靡之风 , 乃比于东南 。
那么 , 山西民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和山西晋商有非常大的关系 , 晋商的兴起带来了民风之变 。 明朝建国后 , 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 , 成为了明朝的严重兵患 , 为此明朝 , 不得不实行重兵把守边阵和卫所军统以及加修长城等一系列防御措施 , 先后设立了辽东宣府 , 大同 , 延绥 , 宁夏 , 甘肃、蓟州 , 山西固原等镇 , 统称九边 。 镇守边疆需要有军队 , 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军事消费区 , 于是明朝推行了开中法 , 召商输粮而与之盐 。 于是就有了商人 , 山西商人便以“极临边境”的地理优势 , 集北边屯田发明粮食换取了盐引销盐于一身 , 大获其利 。 明朝虽然最后废除了开中法 , 但是山西商人又以其雄厚的资本或留在了北边充当边商 , 或迁扬州充当内商或活动在河东、长芦盐区 。 同时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和地区 , 逐渐成为了全国最有势力的一个商帮 。
山西省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风之变 。 明中叶以来山西民风发生变化的地方主要是在汾河 , 涑河流域以及大同 , 潞安、泽州等府州 。 这些地区成为了山西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 , 自然条件相对较好 。 有些地方其繁华富庶 , 不下江南 , 妇女之美丽等等;有钱能让一个人迅速堕落 , 明末之后 , 山西人奢侈浪费 , 又大多好文风…
【历史故事】为什么明朝的崇祯帝看到山西的民风变化会那么担忧?
文章图片
结语:崇祯为什么这么关注山西的民风变化?了解中国的历史 , 就知道山西自古以来是抵抗游牧民族的第一道屏障 。 尤其是山西大同 , 近2000年都是中原王朝的咽喉之地 。 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争夺的核心是燕云十六州 , 云州是重中之重 , 而大同则是云州的核心 。 大同一失 , 游牧民族就可以沿着汾河谷地南下 , 西可下关中 , 东可进洛阳 。 那么明朝的统治者为什么不干涉 , 根本阻挡不了 。 在万历年间 , 山西巡抚吕坤为了使山西退回到明初的状态 , 还写了《实政录》 , 要求官吏照此办理 , 以正民风 。 但效果不大 , 可为费尽心机 , 然而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 山西一些地方的民风之变已经势不可挡了 。
【历史故事】为什么明朝的崇祯帝看到山西的民风变化会那么担忧?】参考资料《山西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