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长平之战,40万被坑杀赵军为何没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 二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40万被坑杀赵军为何没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
文章图片
此外 , 尸骨坑中还发现了大量砂岩石块 , 经判定 , 是造成尸骸头颅砸痕的攻击用具 。 上述事实说明 , 赵军降卒是死于近距离杀伤后草草掩埋 , 而非历来所认为的生前活埋 。
但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 已发现的赵军尸骨坑都位于谷地之外 , 靠近地势较高的外包围圈地带 , 且在方位上东西南北皆有 , 并非集中在一处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40万被坑杀赵军为何没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
文章图片
此外 , 所有尸骨坑均发现有大量燕赵刀币以及箭簇 , 但赵军使用的戈、戟等兵器却极少发现 , 如永录乡铺上村仅出土1件赵国兵器戟 。 这并非文物盗掘的缘故 , 否则无法解释文物贩子为何取走兵器却留下价值更高也更容易携带的货币 。
显然 , 赵军在投降后 , 除了战斗兵器被收缴外 , 还被划分成了若干支小队 , 分别沿四个方位向地势较高的山峦地带攀爬进入秦军营垒 , 后沟村尸骨坑甚至位于山峦西侧山脚 。 而且 , 被分割划分的赵军小队 , 每支人数应该并不太多 , 因为已发现的尸骨坑面积为40—50平米 , 深度则不足1米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40万被坑杀赵军为何没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
文章图片
据此 , 白起临终前所言“
我诈而尽阬之
” , 所用的“诈”手段 , 应该是对赵军士兵许以某种承诺(如食物或放归赵国)后 , 让赵军降卒自愿放下武器 , 以小队为单位分别跟随秦军进入各自包围圈营垒 , 再突然击杀对方 。
【历史故事】长平之战,40万被坑杀赵军为何没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历史故事】长平之战,40万被坑杀赵军为何没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
文章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 , 赵军降卒纵然人数众多 , 但化整为零后无法形成有效串联 , 极易被秦军千夫长甚至百夫长所率部队击杀 。 而这种“坑杀”方式也是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 。 这或许才是白起能够在短时间内处决数十万降卒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