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破万里浪」昔日曹魏故都许昌发展迅速,人口增加3倍,京汉铁路开通后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昔日曹魏故都许昌发展迅速,人口增加3倍,京汉铁路开通后
文章图片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 , 一代枭雄曹操迎奉东汉王朝十三代皇帝——汉献帝刘协 , 将其安置在豫州腹地的许县 , 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从此成为汉魏名城、曹魏政权五都之一 。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 , 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 , 魏基昌于许” , 改许县为“许昌县” 。 后来随着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三国历史文学作品广泛流传 , 许昌城也名噪一时 。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昔日曹魏故都许昌发展迅速,人口增加3倍,京汉铁路开通后
文章图片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昔日曹魏故都许昌发展迅速,人口增加3倍,京汉铁路开通后】京汉铁路使得许昌与大江南北连通
可惜 , 许昌城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 , 东有开封、西有洛阳 , 都是位列“八大古都”的历史名城 , 许昌在这两座宋唐帝都的光辉之下 , 难免有些黯淡 , 加上宋朝灭亡以后 ,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频仍 , 许昌城也受到波及 , 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太大发展 , 生活也始终都按部就班 。 到了清朝末年 , 虽然也是“大小市集 , 共计五十六处”的热闹之地 , 却少了些现代的繁华 。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 , 这条纵贯南北的大动脉 , 恰好从许昌城西穿过 , 并在西南隅设立了车站 , 从此打开了许昌闭塞的大门 , 使之向北可以直达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 向南可以到达南海之滨的广州 , 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接触 , 给这座千年古城带来了新的生机 。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昔日曹魏故都许昌发展迅速,人口增加3倍,京汉铁路开通后
文章图片
火车站周边各种商铺迅速建立
很快 , 随着火车站的人流不断增加 , 饭店、茶肆、酒楼及一些服务行业首先开张营业 , 大一点儿的商店、商行、转运公司也随后兴起 。 民国时期《许昌县志》记载:“自铁路交通 , 许昌商业日形起色 。 火车站有襄八盐厂、猪厂、蛋厂、煤炭、煤油、转运各公司 。 西关有收买烟草厂 。 城内有中国银行、河南银行、丝绸庄、钱纱庄、棉花庄、洋货庄、皮庄、香油庄、杂货庄等业 , 均较前发达 。 ”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前后 , 许昌已成为北方5省丝绸、杂货交易的大市场;车站东并排的3条街上 , 集中几十家转运公司 , 经营着火车、汽车、马车和独轮小车等多种运输工具 , 随时转运来往的货物 。 还有当时比较先进的机械工业和工厂 , 如铁路上的各种机务设施、机械修配厂等 , 旅馆、戏院、电影院等生活设施也相继出现 。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昔日曹魏故都许昌发展迅速,人口增加3倍,京汉铁路开通后
文章图片
铁路帮助许昌烟叶、面粉远销大江南北
铁路通车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加速了农产品的开发 。 中外资本家相继在许昌设厂 , 最著名的是英美烟草公司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 均派人在西关铁路两侧设厂 , 收购加工许昌的烟叶 。 鲁山、郏县、叶县、襄县、禹县等地所产的烟叶 , 也多由许昌运往外地 。 此外 , 由于许昌周边都是重要的小麦种植区 , 因此面粉工业也迅速得到发展 , 日产面粉1000袋的和合面粉厂就建在城内西大街上 。 许昌一时成了豫中的经济中心 。
随着各类企业的兴起 , 金店、钱庄银号、绸缎庄等也日趋兴旺 , 还新增了西药房、照像馆、书店等 。 玻璃柜台和广告橱窗也开始陆续出现 , 一些商家干脆修建起西式门脸的三层高楼 。 工商业的繁荣兴旺 , 城市人口也迅速增加 , 由清末的一两万人 , 陡增至三四万人 , 熙熙攘攘 , 车水马龙 , 甚至经常发生交通阻塞现象 。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昔日曹魏故都许昌发展迅速,人口增加3倍,京汉铁路开通后
文章图片
为此 , 许昌城于1929年开辟东南门 , 1933年又开辟西南门 , 这样与城外火车站连接的城门就有了3个 , 交通更加便利 , 来往更加方便 , 有力促进了这一带商业的更大繁荣 。 由于交通运输方便 , 许昌县的土特产品销路大开 , 各种果品每年外运上千担 , 桐木、烟叶都远销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