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做深海探索 为什么要探索海洋( 二 )


世界上真正意义的载人深潜器,是在1953年,瑞士人奥古斯特?皮卡德设计的深海潜艇“的里雅斯特” 号 。1960年,经过改进的“的里雅斯特号”承载两个人深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10916米处,停留了20分钟,一举打破深潜的最高纪录 。
由于六十年代固体浮力材料的出现,美国的阿尔文号、法国鹦鹉螺号、俄罗斯和平一号和二号、日本深海6500等陆续制造出来,这些潜水器被称为是第二代载人潜水器 。

我们为什么要做深海探索 为什么要探索海洋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深潜器“阿尔文号”,可谓是最成功的一艘潜艇,不仅参与过泰坦尼克号的搜索,还在1966年协助美军在地中海当中找到一颗遗失的氢弹 。
美国海军的“海崖”号深潜器使用钛合金作耐压壳材料,该潜器下潜深度为6100m 。法国1985年研制成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6000米,累计下潜了1500多次,完成过多金属结合区域,深海海底生态等调查,以及沉船、有害废料等搜索任务 。
在探索深海的道路上,第三个踏入马里亚纳海沟的人则是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2012年3月,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深潜一万米,在马里亚纳海沟待了近3个小时 。当时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成功 。这一比较在当时还曾一度引起国人的愤慨,认为举国之力研发的深潜器还比不上一个导演的游玩装备 。
这一比较虽然说明我国在深潜技术上的起步较晚,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误会,那就是我国在深潜技术上的发展速度并不慢,而只是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验证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实力 。
后发而至:中国深潜技术50年从以上深潜的演变史来看,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西方国家在参与其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从20世界6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那些海洋大国,更是加快了对深海大洋底部的探索和开发,各类调查船、钻探平台、探测装备、无人、载人、遥控深潜器、机器人、海底检测网等技术相继出现,深海探测进入一个热闹非凡的阶段 。
由于深潜技术的难度和研发、试验的复杂性,深潜既是一个狭窄的应用领域又是一个非常烧钱的研究领域 。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们开始投入到深度海洋的探索的时间不能说早,只能说还不算太晚 。1986年,我国的第一台水下“7103”号首航成功,迈出了深海探测的第一步,但是“7103”救生艇下潜深度只有300米,航速只有4节 。这是依托于当时我国著名的“863计划”这一科研发展计划的支持 。
1995年,我国6000米级水下无缆机器人CR-1试验成功 。但载人深潜器的研制上面,我国当时还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国家 。在2002年,我国开始了“蛟龙”号的正式立项,直接跳过2000-3000米的“中间产品”,目标是“要到7000米的深海去” 。
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中国的科研技术人员要面临一系列国外的技术封锁,还有自身在材料、设计、加工、水声通信、声纳探测、水下电池、机械控制等领域的挑战 。
我们为什么要做深海探索 为什么要探索海洋

文章插图
2012年,最终在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研制完成后,科技部启动了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攻关工作,目标是在“蛟龙”号研制与海试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大深度潜水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功能化、谱系化,并带动深海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
在2016年,“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正式立项 。我国陆续在潜水器材料、密封工艺、通信等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2017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 。到2018年初,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浮力材料完成了定型测试,开始生产 。2019年,载人舱球壳采用了全新的钛合金材料和创造性的瓜瓣焊接方法,使得载人舱球壳顺利通过各项性能和指标的验收,正式交付 。
我们为什么要做深海探索 为什么要探索海洋

文章插图
自此,我国的载人潜水器有了进入万米海底进行试验的底气 。今年3月,这一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开始水池测试和潜航员的合练,6月,开始进入海试阶段 。
11月10日,由公众征集的“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首次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处 。11月13日,“奋斗者”号和它的“专用摄像师”“沧海”号第一次双“潜”合璧,完成海底联合作业,实现全球首次万米深海高清视频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