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北魏门阀体制的建立是为了压制汉人的崛起,还是为巩固世族的势力( 二 )


【历史故事】北魏门阀体制的建立是为了压制汉人的崛起,还是为巩固世族的势力
文章图片
自永嘉之乱以降 , 北方战乱频仍 , 政权更迭极为频繁 。 民众为了生存 , 依附于各大族 。 这些大族中 , 有的是世家大族 , 如范阳卢氏、清河崔氏 , 也有新兴起的豪强 , 比如赵郡李氏 。 而各大族在后赵、燕等政权中获得官职的一个重要保障 , 是他们的民众基础 。 这种民众基础所表现出的在地方上的统治力 , 就是他们之所以受各政权青睐的重要原因 。
后赵、后燕如此 , 北魏也不例外 。 以家为核心的某一大姓 , 为了维持自己这种民众基础 , 也可以说为了维持自身的政治声望 , 则必须善待自身宗族和依附人员 。 他们这种赈济贫困、仗义疏财的品格 , 一方面出于家庭的教育;另一方面 , 也是自己家族在政治上得以长盛不衰的保障 。
然而 , 自东晋渡江以来 , 南方社会基本没有遭到战火荼毒 。 各大家族在渡江时 , 基本上也是举族迁移 , 侨置郡县就是一个证据 。 南方自东晋以來 , 门阀政治逐渐僵化 , 清要官职全凭出身担任 , 达到一个“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士族”的状况 。 在这种情况下 , 他们对于乡论的依赖逐渐降低 , 这也是导致他们逐步丧失民众基础的重要原因 。 而北方由于战乱和政权的频繁更迭 , 上下层之间相互支撑 , 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
【历史故事】北魏门阀体制的建立是为了压制汉人的崛起,还是为巩固世族的势力
文章图片
这就使得北魏政权下的各汉族势力 , 有着极为强大的地方宗族及依附势力 。 这种大族的势力一度成为北魏君主所忌惮的对象 。 从各大族的分布来看 , 其势力主要分布在河北一带 , 很多距邺城极近 。 河北各宗族势力的强大 , 就构成了孝文帝不能迁都邺城的原因之一 。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 。
三、河南、河北地区豪门大族状况
当河南大批士族南渡时 , 河北关中士族却大多留在北方 。 作为孝文帝时汉族士人中最为显赫的崔、卢、李、郑、王“五姓”之中 , 只有荥阳郑氏在洛阳附近 。 而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都分布在河北之地 , 距邺城为近 。 永嘉南渡前 , 黄河以南的河南、山东一代 , 士族颇多 。
陈群曾说:“豫州人士常半天下 , 此言非虚 。 ”西晋时代 , 河南地区号为世家大族的主要有颍川庾氏、颍川陈氏、颍川荀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陈郡殷氏、弘农杨氏、阳翟褚氏、陈留江氏、陈留蔡氏等族 。 但在永嘉南渡之后 , 这些大族基本上都先后渡江而去 。 正如唐长孺所说 , 东晋的高门实际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青兖司豫士族和以建康为中心的三吴士族 。 在北魏政权中 , 仅大臣杨播一支自称弘农杨氏 , 在道武帝时归国 。 其余诸姓 , 则基本不见于北朝史中 , 倒是在魏晋时门第不高的豪族荥阳郑氏 , 在孝文帝时一跃成为第一流的高门 。
【历史故事】北魏门阀体制的建立是为了压制汉人的崛起,还是为巩固世族的势力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