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华罗庚|浙江老农砍树时为减少浪费,花40年推导出一公式,专家:过时了】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从小就对数学非常痴迷 。 有一次 , 华罗庚正在演算一个数学题 , 碰巧一个女人来他家店里买棉花 , 谁曾想买完棉花的女人 , 竟然把华罗庚演算的草纸也带走了 , 华罗庚赶忙上前去追 , 追上之后跟顾客说:“请把那个草纸给我 。 ”
女人坚决不给 , 认为这是她花钱买的 。 华罗庚表示这个草纸对他非常重要 , 他可以出钱买 。 最后 , 女人被他的诚意所打动 , 还是还给了他 。 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 , 华罗庚对数学的痴迷 。
动荡年代仍不放弃求学其实 , 像华罗庚这样对数学研究具有“匠人”精神的人 , 还有很多 。 在浙江衢州龙游县有一个叫黄锦云的老人 , 就用了40 年的时间潜心研究一个数学公式 , 最后成功演算出来 , 和正确结果一样 , 这样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出生于1930年的黄锦云 , 从小家境并不富裕 , 又生于乱世 , 在那个能吃上一口饱饭都是奢侈的年代 , 黄锦云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
而且平常做完农活也会找各种各样的书籍来看 , 对数学是尤其的热爱 , 平时在学习上也是非常的刻苦 , 和他同村的同龄孩子很多读完小学、初中就辍学回家 , 而他却一直坚持读到了高中 。 最终在1949年以前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
别看现在的高中毕业证不值钱 , 但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 , 高中毕业证的含金量可是非常高的 。
学习成绩优异的黄锦云 , 最大的愿望是可以到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 , 将来可以像陈景润这样成为一个大数学家 。 但是事与愿违 , 由于黄锦云的家庭条件 , 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再上完大学 。
豁达的黄锦云并没有因为上不了大学 , 从此一蹶不振 , 郁郁不得志 。 他认为上大学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出路 , 但不是唯一的出路 。 他有高中文凭 , 又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 , 凭借自身努力 , 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
后来 , 他回到村里成为了一名会计 , 黄锦云很珍惜这份工作 , 对待工作也是认真负责 , 丝毫不敢马虎 。 对于黄锦云来说 , 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 , 靠种地为生 。 而如今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 , 脱离了土地 , 是一位“吃公家饭”的人了 。
即使是“公家”的人了 , 他也不能忘本 , 他始终想的都是如何为同村的父老乡亲做更多的贡献 。
利用专业知识造福家乡黄锦云的家乡盛产水稻 , 每年一到种植水稻的季节 , 大家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 细心的黄锦云发现 , 大部分人在种植水稻这件事情上 , 基本上是依靠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经验来种植 , 没有办法做到量化 , 并且很容易造成秧苗的浪费 。
看到这里黄锦云决定利用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 , 计算出一套适用于插秧苗的公式 。 之后黄锦云拿着卷尺 , 开始奔赴到各种农田去测量 。
即使是碰上了刮风下雨 , 也不能阻挡他探索的脚步 。 经过他反复测量 , 并通过计算稻田的长宽高和秧苗之间的间距 , 成功推演出了一套公式 。 后来经过实际验证 , 证明他的公式是正确的 。 黄锦云一举成名 , 村里称他为“大数学家” 。 公社为了表扬他做出的贡献 , 还给他发了一个“大红花” 。
通过自身努力 , 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 黄锦云内心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满足 。 但是 , 他并不想躺在功劳簿上生活 , 他还要为大家解决更多的困难 。
40余年坚持不懈研究“木材公式”黄锦云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 , 没事的时候他就喜欢到处走走 , 和同村的乡里乡亲聊聊天 ,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 , 真的让黄锦云发现了问题 。
由于 , 黄锦云所在的村落四周有很多的高山 , 山上的树林郁郁葱葱 。 正所谓“靠山吃山 , 靠海吃海” , 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生存法则 。 黄锦云的同村村民很多都是木匠 , 靠砍伐木材做木工活来换取收入 。
- 双艳|浙江一“可怜茶”,曾与西湖龙井并称“双艳”,可因太便宜被嫌弃
- 庚续|好品山东丨400年的传承技艺 曹州堆绣展现永恒之美
- 特色美食|浙江淳安:传统美食助农增收
- 宣讲员|浙江海宁:周王庙社区开展青少年垃圾分类宣传趣味活动
- 石料|探秘浙江科技考古:“鉴证”五千年文明 开启“上帝视角”
- 手表|浙江修表匠54年钟表人生: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 数字高程模型|探秘浙江科技考古:“鉴证”五千年文明 开启“上帝视角”
- 浙江|中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 藏有罕见孔府祖传国宝 就在浙江衢州
- 白庚胜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名家大家作品出版工程”首推项目——《白庚胜文集》第一批作品出版
- 浙江考古“90后”:亲历良渚申遗 为“传说”提供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