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千年的唐三彩 唐三彩时期( 二 )


一是用于日常生活的器物,例如:碗碟杯盘、灯罩凉枕等 。这种生活器具型唐三彩往往色彩饱满,给人沉稳大气的感觉 。在色彩的应用上,较为考究,既满足了时人对美观的需求,又不失器物本身的实用性 。
另一种唐三彩,则是出现在唐墓中的随葬品,市面上的人俑、牲畜、神兽等唐三彩,大多是墓葬中的“明器”(友情提醒,买卖赃物犯法) 。这类用作陪葬的唐三彩,在釉色上没什么讲究,但胎土却极为考究,必须要选用匀称细致的高岭土 。这样做出来的唐三彩,才更加坚实,能够在墓葬中陪伴墓主人度过无尽的岁月 。

沉睡千年的唐三彩 唐三彩时期

文章插图

沉睡千年的唐三彩 唐三彩时期

文章插图

沉睡千年的唐三彩 唐三彩时期

文章插图
每一种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这几乎成了古董界的“潜规则”,唐三彩也不例外,在它的身上隐藏着一段美丽的爱情传说 。
故事发生在唐初,当时的河南巩县住着一户以烧陶为生的人家 。这家老汉有个儿子,是个二十岁的青年小伙 。小伙继承了老爹的手艺,能烧出十里八乡最漂亮的陶器 。因为小伙子做出来的陶器十分畅销,所以人们连他的名字都忘了,只管他叫“陶哥儿” 。
不过,那时的陶器工艺简单,色彩单调 。陶哥儿只能在造型上下功夫,却无法赋予陶器更丰富的色彩 。他经常琢磨在陶器上添加色彩,可又不得要领,无法让色彩挂在胎体上 。某日,陶哥儿来到玉龙湖一带寻找黏土 。他在玉龙湖畔寻觅了一上午,总算是在山脚下找到了细腻的陶土 。
谁知陶哥儿刚开始挖土,就见到远方有个七旬老汉正在与一条巨蟒缠斗 。巨蟒食人成性,牢牢地缠绕在老人的胸口,勒得老人连气都喘不匀 。老人已过壮年,他的力气根本敌不过巨蟒 。没过多久,大蟒蛇越缠越紧,已将老汉缠得奄奄一息 。估计再过一时三刻,老人便要被巨蟒勒死,吞下肚去 。
陶哥儿之所以受乡人欢迎,除了他能烧出一手好的陶器之外,还因为他是个热心肠 。见那边的老头有性命之危,陶哥儿立马放下手里的铲子,跑到前面帮老人解围 。陶哥儿用木棒、石头朝着蟒蛇的七寸猛砸,终于在老人断气之前杀掉巨蟒,救下了可怜的老头 。
蟒口脱险的老人心有余悸,一面感谢陶哥儿的恩德,一面请他回家做客 。跟着老人回家的路上,陶哥儿听说老人家里世代采药为生,正打算沿着玉龙湖上山采药 。没想到半路竟遭到巨蟒偷袭,险些被巨蟒夺走性命 。若不是陶哥儿慷慨相救,恐怕老人便要提前入土了 。
之后,老人让家里的女儿三彩准备饭菜,盛情款待了陶哥儿 。老头见陶哥儿心地善良,又长得高大帅气,便决定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陶哥儿 。陶哥儿忙于烧陶,平时没留心过身边的姑娘 。今天得见美丽的三彩,便认定了这就是自己的意中人 。
陶哥儿回到家中准备聘礼,将三彩姑娘风风光光地娶回了家 。小两口夫唱妇随,三彩帮着陶哥儿烧陶,将家里的铺子操持得蒸蒸日上 。三彩知道丈夫的心里有个梦想,那就是让陶器拥有斑斓的色彩 。
某天,她上山采药时,特地选了几种颜色较深的药材,让陶哥儿将药材搅拌在釉料里 。陶哥儿经此一试,竟烧出了色彩丰富的陶器 。陶哥儿大喜过望,制作了许多颜色丰富的新式陶器 。这种陶器一经问世,得到了乡亲们的广泛好评,仅一天便兜售一空 。
没过几年,陶哥儿的陶器便成了中原地区最畅销的工艺品,来找他买陶器的人越来越多 。因为釉料的研制有妻子的功劳,所以陶哥儿便将这种陶器称作“唐三彩” 。后来“唐三彩”的名字流传到皇宫中,皇帝李治差人买了一件,放在手里把玩许久,爱不释手 。
在高宗李治的圣旨下,陶哥儿夫妇成了御用的烧陶工匠,自此,唐三彩成了大唐宫廷陶器,身价飙升 。
沉睡千年的唐三彩 唐三彩时期

文章插图

沉睡千年的唐三彩 唐三彩时期

文章插图

沉睡千年的唐三彩 唐三彩时期

文章插图
当然,大多数文物背后的传说,都是后人杜撰的 。其目的,无外乎是想让手里的古董增值罢了 。我们只需将这个故事当成消遣品,一笑置之即可 。
唐三彩的起源已不可考,但它的衰落却是显而易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