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代名画|《鹊华秋色图》密集解析( 二 )


后来出现了“花”这个俗字 , 就把代表植物的花朵的这个功能分担过去了 , 华只保留了像升华、华美这样的高级精神含义 。 西岳华山的华原本是山字头的崋 , 后来变成華 , 从来没有花的意思 。 历史文化很有趣 , 但历史文化也要向前看 。 早期很多新鲜事物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合适的字去表示 , 需要借一个同音字去表示 , 称为通假字 , 注意通假字不是错别字 。
鹊山、华不注山、秋天的景色 , 鹊华秋色图 。
【历史故事】古代名画|《鹊华秋色图》密集解析
文章图片
左边平顶的山就是鹊山 , 右边尖顶的山就是华不注山 , 大致采用的就是我们国画中简单的平远布局 , 两座山属于是对称安排的 , 两座山都在河的同一侧 。 华不注山的周围是沼泽地带 , 是因为当时黄河改道夺了济水的河床 , 所以济南北部是有大片的沼泽水域的 。 河道的位置比我们现在看到的黄河河道要偏北一些 , 所以当时这两座山都在河的南部 。 清朝以后新的黄河河道形成 , 才又变成鹊山在北岸 , 华不注山在南岸 , 其实离黄河岸边都不远 。
【历史故事】古代名画|《鹊华秋色图》密集解析
文章图片
这个画是设色画 , 就是彩色的 。 它的中近景我们可以看到屋舍 , 有树木 , 有芦荻 , 还有划着船的渔人 , 画面红碧相映 。 这个画风要比北宋时期的很多画 , 比如《千里江山图》要更加柔和一些 , 不那么严峻 。 这个大概和当时的社会变化有关 , 南宋以后失去了北方的半壁江山已经很久了 , 很多画家都没有长期在北方生活的经验 , 画风产生了南方的那种秀美的变化 , 少了一些北方的粗犷高峻的那种风格 。 但是画面中的这两座山 , 华不注山坚挺阳刚 , 鹊山圆润阴柔 , 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
赵孟的画开文人画的先河 , 在这之前中国画基本都是写实的 , 所谓的文人画就是偏向写意了 , 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的绘画没有西方那种明暗透视关系 。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没有西方的画精致 , 尤其是超写实的那种 , 不过现在看来仿佛艺术也要回归中国了 , 越来越强大的摄影技术会对写实的绘画造成强大的冲击 , 可是写意的画无法被摄影形式冲击的 , 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形式 , 西方的绘画也有抽象的风格 , 但是跟中国画相比 , 从工具到技法再到表现形式是完全不同的 。
赵孟主张书画并举 , 就是说绘画者也要精通书法 , 属于那种二合一的艺术加持 。 楷书四大家 , 只有赵孟是元代的 , 欧颜柳三个人都是唐代的 。 整个宋朝三百多年 , 没有一人上榜 , 可见他的书法地位 。
下文细致解析
《鹊华秋色图》最初是由赵孟送给周密 , 周密临终前将这幅画转交给好友珍藏 , 再之后就由明朝的文征明、文彭父子收藏 , 之后由文彭转交给项元汴 , 明末由张应甲、张若麟父子收藏 , 清初由宋荦(luò)收藏 , 又转售给了纳兰明珠、纳兰容若父子 , 再之后由梁清标收藏 , 再之后就进入了清内府 , 这是主要的收藏脉落 。
由于历代藏家非常看重这幅 , 所以经过多次装裱 , 画的幅面是越来越长 。 全卷上面的收藏印合计185枚 , 其中明朝项元汴65枚 , 清朝纳兰容若46枚 , 乾隆皇帝26枚 , 这三位的印章就占了137枚 , 其他印章属于另外的收藏者或观赏者 。
【历史故事】古代名画|《鹊华秋色图》密集解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古代名画|《鹊华秋色图》密集解析】入首就会看到乾隆的题字:鹊华秋色 , 依旧是这种非常富态的字体 。
【历史故事】古代名画|《鹊华秋色图》密集解析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