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曲赏析六法 赏析是什么意思( 三 )


但是 , 穿过这些云 , 我怎么能知道是朝着山的哪个角落呢? 。
四首诗 , 至少前三句是用这样的“空白”隔开的:你的主人做了什么?你去哪里取药了?你在这座山上的什么地方采集草药?只要产生了这种联想 , 对话场景就会鲜活生动 。再一次想象老和尚轻盈的脚步 , 强健的体魄 , 手拿药袋 , 脚踩石阶的身影 , 爬藤附葛藤的辛苦 , 都会在他眼前跳出来 。而其优雅旷达的气质 , 精通医术的能力 , 足以知神 。所以他善于用联想想象“填白” , 这对激活思维、开拓思路、欣赏诗词歌赋大有裨益 。
5.欣赏语言 , 创作作品主体 。
它是语言思维的物质外壳 , 是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 。对于诗歌和音乐 , 语言有更特殊的要求 。既要高度概括、凝练 , 又要鲜活生动、富有音乐性 。音乐不仅体现在平衡感和韵律感上 , 还体现在用文字创造文字的艺术情境美感上 。
比如唐代柳宗元的《植柳戏》 , 原本是一首五言律诗 , 但一般禁止在律诗中重复用词 。但他写的两句话却是:“柳州柳史 , 河边植柳 。”十个字里有四个“柳”字 , 随机而来 , 切地 , 切姓 , 切事 , 就像一段重复的音乐 , 没有啰嗦和停滞的感觉 。比如李清照的《声慢》里说 , “寻寻觅觅 , 冷清幽僻 , 悲凄凄惨 。”一连七个叠字 , 层层加码 , 一堆愁怨 , 描述了面对秋夜梧桐雨 , 孤独、悲伤、彷徨、叹息的心理状态 。比如阳光三折 , 声音忽高忽低 , 让人心酸 。这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音乐魅力 。
语言充满趣味性和画面感也是一种美 。唐代戚迹写的《早梅》 , “深雪旧村 , 昨夜一枝开” 。都说“一枝开花” , 原来是“数枝开花” 。在郑谷的建议下 , 数字改为“一” 。可想而知 , 并没有多少美丽的春色 , 到处都是雪 , 一枝一枝的独自绽放 , 证明梅花开得早 , 是完美而合理的 。王安石《春风与绿》诗中的“绿”是作者在对“道”、“人”、“国”三个词不满足后的最终选择 。一个“绿”的红豆博客 , 不仅包含了“道”“人”两个字所表达的全部含义 , 为岸上的春色增添了清新生动的季节色彩 , 还融入了温暖、明亮、充满活力的自然气息 。同时与下面的“月亮”相协调 , 衬托出回家的喜悦和迫切的心境 。这就是浓缩和可视化 。
上述句子充满张力 , 经得起考验 。贾岛有诗说“唱一字断几茎须”“三年唱两句哭两回” , 真有“一旦定了 , 万物有灵”的神奇作用 。古人精炼的遣词造句 , 无论是深思熟虑还是巧手所致 , 都可谓光彩夺目 , 魅力无穷 , 我们应深为欣赏 , 不可轻易放过 。
不及物动词欣赏风格 , 掌控作品规则 。
诗的体裁是一条历史长河 , 有一脉贯通、四面发散的美好氛围 , 形成一浪推一浪前的“古、今、来、回”的曲折过程 , 能量的汁液不断开放发展 。总的来说 , 从《诗经》以四言为主 , 杂言为辅 , 到六言骚体诗 , 再到汉魏的五言乐府民歌 , 再到唐以后的五言七言律诗 , 每一个仿古的过程都是一种发展 。与诗歌相比 , 唐代“词”的兴起 , 更容易用长短句来表达浩瀚的事业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 这无疑是更大的发展 。与词相比 , 元代兴起的小令、带刀曲、金代各院形成的套曲 , 增加了行间、通俗化术语、重复押韵 。题材涉及社会各个角落 , 可以说开拓了更自由的境界 。
从诗到词再到歌 , 总字数增加了 , 句数突破了 , 表达能力增强了 , 思想内容也逐渐大众化 。同时要看到 , 格局也变得严谨而恒定 , 如两联之间的押韵、平仄、对仗:词的“三义” , 即“句句有定、句句有定、句句有定音” , 散曲的歌 。
基于以上分析 , 不言而喻 , 诗词歌赋欣赏是读者再创造的过程 , 读者拥有主观成长的自由 。但是 , 成长必须根植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与作品的交流 , 才能跳出作品 , 回归作品 。所以对作品的夸大贬低 , 似是而非 , 模棱两可 , 节外生枝 , 断章取义 , 无中生有 , 一概而论 , 都是不对的 。要发挥准确、多维、辩证、深入、批判性思维的优势 , 运用不同的角度和  , 发表对诗词歌赋的看法 , 并以自己的道理和理由进行欣赏和评论 。反倒是真的要用贾岛的两句诗了 , “不知声则欣赏”和“留山秋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