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场馆都有什么特别之处 冬奥会的场馆( 四 )




“雪如意”顶部的顶峰俱乐部是一个“飞碟”式的、空心的圆环 。悬挑部分距地面高度为37.5米 。外径圆直径78米,内径圆40米,形成3900平方米的环形场地 。王敬先说,顶峰俱乐部内部采用了大量悬挑结构,使用钢材超过1600吨,通过详尽受力计算,能让顶峰俱乐部“漂浮”在空中 。施工过程中,先要用39根钢结构搭建脚手架将“飞碟”支撑起来,待其形成稳定结构后,再将支撑柱撤掉 。最终安装的偏差不到2厘米,远远小于标准偏差5厘米 。


彰显力学与结构之美的,还有位于北京城中轴线附近、与“鸟巢”“水立方”相距几公里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郑方是国家速滑馆设计总负责人,从2003年至今,他服务了两届奥运会,打造了7座奥运场馆 。国家速滑馆是在2008年奥运曲棍球场和射箭场两个临时场馆地址上新建而起 。


郑方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冰丝带”是国内最大跨度的单层索网屋顶体育馆 。四周屋面的建设要先搭建起斜向钢索,再安装竖向S型钢龙骨,然后将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严丝合缝地嵌入160根S型钢龙骨打造的框架中,形成玻璃幕墙 。最外层加装由圆管玻璃构成的22根冰丝带 。


冬奥场馆都有什么特别之处 冬奥会的场馆

文章插图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图/新华


赛后利用才是对场馆更长久的检验


赛后场馆利用是世界性难题 。李兴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国际奥委会提出一个“白象”现象,就是指消耗庞大资源却没有物尽其用或无价值的计划或设施,这是奥运会今后改革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即场馆的再利用成为奥运会举办地必须解决的一大挑战 。


按照北京冬奥组委的规划,未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用于中国国家队和国内外专业队的训练和国际赛事的举办,同时赛区内还将建设多处大众滑雪道 。在非滑雪季,将开展山地徒步活动等户外活动 。


对中国来说,冬奥一些赛事专业性过强,场馆专业性过高,以及个别项目在民众中普及度不高、民众参与度不强等因素,共同提升了场馆的赛后利用难度 。王敬先说,就跳台滑雪而言,北欧一些国家国内会有多个跳台滑雪俱乐部,比赛或训练都会用到相应场馆 。国外大众对于跳台滑雪也非常认可,周末会去观看俱乐部间的联赛 。国外还有很多小型跳台,可以让民众从小就体验和尝试这项运动 。相比之下,国内只有大型跳台,基于跳台滑雪的难度与风险程度,一般观众和游客难以直接参与 。“冰强雪弱”也一直以来是中国奥运军团面临的困局 。1980年首次征战冬奥会以来,在中国军团在迄今为止获得的13枚金牌中,只有一枚出自雪上项目 。


伍斌是北京雪帮雪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滑雪产业资深研究者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目前国内的大众滑雪项目,指的就是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至于跳台滑雪与越野滑雪,市场基础较为薄弱 。国内虽有700多家大众滑雪场,但良莠不齐,绝大多数雪场条件较差,标准相对较低 。在伍斌编著的《2020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中提到,全国范围内垂直落差超过300米的雪场只有28家,近几年在这些雪场滑雪人数占总滑雪人数的比例在17%左右 。


冬奥场馆都有什么特别之处 冬奥会的场馆

文章插图


在伍斌看来,未来高山滑雪中心向大众开放后,最大的挑战在于运营成本,就看能吸引多少客流量 。如果将其打造为面向高段位滑雪爱好者的雪场,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能适应这样雪道的人数可能较少,需要平衡这一现实 。


雪车雪橇运动更非一般人能驾驭的项目,因此,“雪游龙”未来的命运充满更大变数 。当车橇速度达到130公里/小时以上时,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头颈部、四肢或胸腹部不同程度受伤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前夕,21岁的格鲁吉亚雪橇选手诺达尔·库马里塔什维利在一次适应性训练中失去对雪橇的控制,飞出赛道并撞到一根铁柱子上,不幸身亡 。世界范围内,雪车雪橇中心运营良好的案例也只占极少数 。曾举行1972年冬奥会的日本札幌雪车雪橇比赛赛道已被拆除 。


张玉婷说,冬奥后,雪车雪橇中心除用于国家队、国外运动员训练,举办世界杯等高水平赛事外,部分区域将改造成商业运营和生态恢复研究中心 。赛道预先设计建设了青少年出发口,培养青少年滑行 。并在380度螺旋弯北侧设置一大众体验出发口 。杨晋凯说,大众出发口的海拔在935米左右,出发区1的海拔在1017米左右 。也就是说,大众体验赛道的垂直落差已由专业运动员经受的121米降至40多米,滑行速度将下降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