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繁富( 二 )


第四 , 这一时期 , 中原著姓大族的门阀地主纷纷播迁江南 。 他们到了江南以后 , 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 竭力炫耀自己的高贵门第 , 于是谱蝶家传之书就开始大量出现 。 同时 , 北方门阀地主初到江南 , 人地生疏 , 亚需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 , 山川物产 , 于是地理方志之书就应运而生 。 刘知几认为谱蝶的作用 , “用之于官 , 可以品藻士庶;施之于国 , 可以甄别华夷 。 ”不论“品藻士庶”也好 , “甄别华夷”也好 , 都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地主的形成和中原混乱这两个时代特点相关联的 。 地理方志之书 , 这也无一不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有关 。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大量亡佚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既然如此繁富 , 史书类型又是如此之多 , 那么为什么流传至今的却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种 , 绝大多数的史书却都亡佚了呢?这个问题是很耐人寻味的 。 过去有人把这归咎于兵火 , 举出了“永嘉之乱”、“齐末兵火延烧秘阁”、“周师人郑” , 以及唐初“平王世充 , 收其图籍 , 诉河西上 , 多有沉没”等等原因 。
【爱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繁富
文章图片
【爱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繁富】这几个原因与这一时期史书的亡佚当然不无关系 , 但是也未必全是由于这几个原因 , 因为这几次兵火并无偏向 , 不能光对着这一时期的史书而来 , 也必然会焚及比它们早的《史记》、《汉书》 , 以及更早的《左传》、《国语》等书 , 为什么这些更早的书却能一直流传下来呢?并且同是这一时期的史书 , 所以这战乱兵火恐怕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 不是唯一的原因 。 下面试就这一时期史书大量亡佚的原因发表一点个人极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 , 史书的质量能决定其本身的命运 , 特别是记载同一个时期的史书出现了多种时 , 质量好的 , 就能流传下来 , 质量差的 , 必将因无人欣赏而自然淘汰 。 如以各家撰写的晋史为例 , 肖梁时郑忠撰《晋书》七卷、沈约撰《晋书》一百一十一卷、庚铣撰《东晋新书》七卷 , 在唐初已经亡佚 , 这可能是亡于战火 。
其他如王隐撰《晋书》九十三卷 , “文辞鄙拙 , 芜外不伦” , “文体混漫 , 义不可解” 。 说明质量很差 。 王隐的书本来已很差 , 根据并窃取很差的书写成的书 , 质量当然也不会高 。 像这两种史书 , 恐怕是因为质量太差 , 被自然淘汰而亡佚的 。
【爱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繁富
文章图片
又如各家撰写的后汉史 , 袁宏对他们的评价是“烦秽杂乱” , 读之令人“睡而不能竟也”函 。 这当然也可能是袁宏抑人扬己之言 , 但也不排斥确实有几部“烦秽杂乱”的史书 , 被自然淘汰而亡佚了 。 这里举的例子虽不多 , 但多少能说明问题 。 有些史书是自然淘汰的 , 并不是被战火焚毁的 。
第二 , 史书是为制度服务的 , 史书的内容如果不符合当时的或后世的制度需要 , 甚或有抵触 , 也必然会在制度压力下或在一种巧妙的手段下亡佚 。 上面提到的符坚焚毁前秦国史 , 是史书在制度压力下亡佚的例证 。 至于各家晋史的亡佚 , 那就是在唐太宗令人重修并亲自参与修撰这种巧妙手段下亡佚的 。 众所周知 , 唐太宗的帝位是通过杀兄戮弟逼父得来的 , 因此他害怕历史如实地记录下他这种篡拭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