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淮海战役最困难时,毛主席发来电报,粟裕晚年回忆:可抵40万大军( 二 )


文章图片
一封电报
由于装备补给过于悬殊 , 11月19日 , 中野政委邓小平心急如焚 , 连向毛主席发两封电报 , 提出应将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的力量集合在一起 , 合击黄维这个攻击性最强的兵团 。
战场瞬息万变 ,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 , 对付黄维确实是当务之急 。 所以 , 毛主席毫不犹豫地同意了邓小平的建议 。 此时 , 华野总攻碾庄的战斗也已经接近尾声 , 但是华野将士们也都极度疲惫 , 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历史故事】淮海战役最困难时,毛主席发来电报,粟裕晚年回忆:可抵40万大军
文章图片
即便如此 , 华野仍然坚持抽调出一支部队去支援中野的阻击任务 , 与中野形成两股合流的态势 , 向黄维兵团袭去 。 黄维 , 在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中军事才能只能算是一般 , 许多人评价他打仗太死板 , 认为他只适合当教书先生 , 不适合带兵打仗 。
但是在这场战役里 , 黄维却表现得超乎想象 。 他在攻占蒙城之后 , 并不急着前进 , 而是在城中构筑坚固工事、囤积粮食弹药 , 以逐次跃进、稳扎稳打的方式来应对我军的运动分割战术 , 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历史故事】淮海战役最困难时,毛主席发来电报,粟裕晚年回忆:可抵40万大军
文章图片
就在黄维兵团一路高歌猛进至浍河南岸的南坪集时 , 他却发现自己怎么也过不去 。 于是 , 黄维命令五路大军全军出击 , 在二十辆坦克的掩护下以大炮和火焰喷射器开路 , 试图强行渡过浍河 , 直捣宿县以北 。
可以说 , 浍河 , 就是宿县北边的最后一道防线 。 一旦黄维兵团渡过浍河 , 蒋介石南北合击的图谋就即将达成 。 此时两军隔河对峙 , 一个想过、一个不想过 , 双方为此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 打得十分焦灼 , 伤亡也很惨重 。
【历史故事】淮海战役最困难时,毛主席发来电报,粟裕晚年回忆:可抵40万大军
文章图片
为了应对黄维兵团 , 中野后撤设伏 , 准备对渡河而来的黄维兵团进行包抄围剿、分割歼灭 。 此时距离中野计划的顺利实施还差一点:兵力不足 。 于是 , 中野刘邓陈三位司令集体电文向粟裕求援 , 希望他能够再抽出四个纵队加入歼灭黄维作战 。
这让粟裕和一众华野指挥员不禁陷入为难 。 华野经过长期浴血奋战 , 伤亡十分惨重 , 许多华野一线指挥官都认为这个时候不能够再打下去了 , 应当先休整再打仗 。 而粟裕作为一个战略眼光超凡的战略指挥家 , 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抓住战机继续打下去 。
【历史故事】淮海战役最困难时,毛主席发来电报,粟裕晚年回忆:可抵40万大军
文章图片
但是 , 这场仗是几十万人的仗 , 不是他一个人的仗 。 正因为血淋淋的伤亡摆在面前 , 所以大家也都有了许多顾虑 , 这让粟裕很是为难 。 就在粟裕为要不要继续打而焦虑徘徊的时候 , 毛主席一封电报派到了华野和中野的面前:
“淮海战役是伟大的战役 , 国民党60万 , 我们60万 , 我们用30万的牺牲消灭国民党60万 。 大家什么伤亡了不起呀 , 一个纵队三万多人 , 多的才伤亡七八千人 , 算什么呀 。 准备牺牲30万消灭国民党60万 , 这大气魄来了 。 ”
【历史故事】淮海战役最困难时,毛主席发来电报,粟裕晚年回忆:可抵40万大军
文章图片
这一封看似只是祝贺黄百韬兵团覆灭的贺文 , 却给了华野、中野两军莫大的信心 。 然而 , 毛主席的电文并没有到此为止 , 他又提醒道:“徐州方面还有敌人50个师 , 60万人是可以消灭的 , 代价要备齐130万人的3至5个月的粮食和弹药 , 而最关键的是要准备承受伤亡30万人的重大牺牲 。 只要完成了这些条件 , 就有可能取得具有全国意义的伟大战役的胜利 。 ”
【历史故事】淮海战役最困难时,毛主席发来电报,粟裕晚年回忆:可抵40万大军
文章图片
毛主席这一封电报的豪言壮语 , 彻底打消了华野部队中不少战后休整的念头 , 让将士们的豪气倍增 。 于是 , 华野不再犹豫 , 在连续紧张战斗了十几天后 , 这些华野战士们依旧挺直了腰杆投入新的战斗 , 最终将淮海战场的局势彻底逆转 。
【历史故事】淮海战役最困难时,毛主席发来电报,粟裕晚年回忆:可抵40万大军
文章图片
如果当时让华野休整一段时间再战 , 结局可就不一定会是如此 。 所以说 , 粟裕将军晚年回忆起毛主席的这一封电报时 , 才会感慨它可顶四十万大军 。
【历史故事】淮海战役最困难时,毛主席发来电报,粟裕晚年回忆:可抵40万大军】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