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一君两储”格局强大惯性,开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版的亲贵政治( 二 )


文章图片
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不像乃父李渊一样常通过殊礼形式彰显亲贵们在朝廷中的地位 , 使这一时期的亲贵宰臣形象相对较为温和 。
李世民在武德时期经营其势力 , 亲旧人土既有关陇集团或关中士族出身者 , 又有出身瓦岗寨之山东豪杰 , 这种相对较为广泛的亲旧圈子 , 在地域性集团仍有重要影响的时代 , 很容易被视为具有包容性 。
这批亲旧人士掌权后提拔、招揽的各地域、各阶层人士 , 也令贞观朝廷显示出与此前不同的开放性 。
【历史故事】“一君两储”格局强大惯性,开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版的亲贵政治
文章图片
贞观诸亲贵的个人素质也是此时期亲贵政治不会招致旁人反感的重要原因 。
史称房玄龄“任总百司 , 虔恭夙夜 , 尽心竭节 , 不欲一物失所 。 闻人有善 , 若己有之 。 明达吏事 , 饰以文学 , 审定法令 , 意在宽平 。 不以求备取人 , 不以己长格物 , 随能收叙 , 无隔卑贱 。 论者称为良相焉” 。
这种执政风格与李世民强调的任贤治国原则相结合 , 使贞观时期政风较为活泼自由 , 中枢政局中的亲贵政治原则也被掩盖在此种表象之下 。
唐人柳芳对房、杜执政有一段非常精当的评论:“玄龄佐太宗定天下 , 及终相位 , 凡三十二年 , 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 , 德亦至矣 。 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 , 王、魏善谏净而房、杜让其贤 , 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 , 理致太平 , 善归人主 。 为唐宗臣 , 宜哉!”
其中“无迹可寻”与“善归人主”两句概括 , 颇能说明贞观亲贵政治中君道有为、宰相循制而治庶务的特色 。
【历史故事】“一君两储”格局强大惯性,开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版的亲贵政治
文章图片
从这一角度去重新解读贞观时期政治史中的一些素材 , 也能获得全新的认识 。 最典型者就是长孙皇后多次劝谏李世民不可任长孙无忌为宰相之事 。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 , 又以佐命元勋 , 委以腹心 , 出入卧内 , 将任之朝政 。 后固言不可 , 每乘间奏日:‘妾既托身紫宫 , 尊贵已极 , 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 汉之吕、霍 , 可为切骨之诫 , 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 ’
李世民甫一即位 , 皇后便有如此请求 , 而隋朝及唐初未有汉代外戚之祸 , “汉之吕霍 , 可为切骨之诫”云云 , 似乎有些杞人忧天 。 李世民即位前就已对长孙无忌等亲贵委以重任 , 皇后之忧 , 应来自于此 。
此言一般被视为长孙皇后建议防范外戚专权 , 但这未尝不是长孙皇后担心性格偏激的长孙无忌成为掌政亲贵后权力过大 , 制定有损贞观政风的相关政策 , 使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二人皆遭非议 。
【历史故事】“一君两储”格局强大惯性,开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版的亲贵政治
文章图片
纵观武德贞观历史 , 亲贵政治作为基本政治模式应无疑义 。 李世民在借批评隋文帝而否定其父李渊的政治成绩时 , 也继承了武德年间的权力分配方式 。 被其嘲讽的杨坚与李渊的执政风格 , 也像倒影一般紧紧贴在他的身后 。
而他对这种行为既已出言讥讽 , 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也走上了类似的道路 。 亲贵政治模式 , 应该不是李世民有意对其父执政精神的模仿 , 而是在其所处的具体政治情境下自然习得的经验 。
可见 , 在政权过渡的发展进程中 , 政治惯性的影响力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