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十部被捧上神坛的电影!他占了两部!是不是过于吹嘘了?( 二 )


所以说 , 我们在看待自家作品进步的同时 , 好的地方固然要肯定 , 但是否更应该珍惜这样的羽翼 , 辩证地去鼓励 , 去支持 , 而不是去“捧杀”它?
2、《闪灵》
恐怖片金字塔顶端的存在 , 各种恐怖套路的“鼻祖” 。 1998年 , 第511期香港《电影双周刊》评出了1921年至1997年“50部必看好莱坞恐怖片” , 《闪灵》排名第一 。
对不起 , 这些评价在罗少的认知里需要打个折扣 。 超过两小时的恐怖片 , 原始版本146分钟 , 久远的年代 , 冗长的剧情 , 拖沓的节奏 , 需要高逻辑性的思考 , 如果要在电影时长和剧情紧凑精彩程度之间做一个平衡 , 《闪灵》在我的认知范围内似乎是崩塌的 , 当然了 , 不可否认作品里带有导演利·库布里克和原作者斯蒂芬·金对理想主义的深刻看法和隐喻 , 也可能我本来就不是它想要的受众 , 也许随着岁月的沉淀 , 它会在我的脑海里焕发新生 , 但至少目前 , 姑且把它也归为“神坛”上不被我理解的作品之一 。
3、《飞越疯人院》
讲到这 , 我已经觉得得向杰克·尼科尔森老爷子说声对不起了 , 我其实非常喜欢他 , 但同样是他老人家主演的作品 , 让我有错觉认为 , 是否他的表演方式总让我无意间觉得剧情的节奏被拉长 。
这部1975年上映的作品 , 说实话从剧情的设计、音乐、镜头的语言上说 , 都是很出色的 , 也带有浓重的社会批判性质 , 照理来说是我的菜 , 但就是没法让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 导致最后无法对其做出更高的评价 , 所以不是它“很一般” , 只怪我还没更多地读懂它 。
现在说起“神坛”作品 , 让我想起以前上课时 , 咱们老师说过的一个理论:我们现在喜欢看的各种小说或者其他类型的书 , 其实大多都是“孙子书” , 我们应该多看“老子书” , 那些经得起一版再版印刷的作品;正因为有“老子书” , 才能有后来这些吸取了养分 , 在模仿和创新中走出自己风格的“孙子书” 。
有些电影真成了经典、被无数人夸赞 , 那为什么就能理解成为“吹”字呢?那是经历过时间检验的啊 , 并非什么流量明星粉丝夸上个几个月的作品 。 就拿《让子弹飞》来说 , 至今出品已十年 , 仍然被广大观众喜欢 , 这能叫做“吹”?
4、《人再囧途之泰囧》
大陆第一部破10亿的本土电影 , 在上映之初可是好评如潮 , 也被吹上神探的 。
这部电影让一大批从没进过电影院的观众纷纷走进电影院 , 当时与它对打的成龙大哥的《十二生肖》被打得找不着北 。
但在我看来 , 《泰囧》确实是一部还不错的喜剧片 , 但无论创意 , 笑点 , 剧情都很正常 , 甚至有些模式化 , 比不上它的哥哥《人在囧途》 , 所以个人也是觉得一般 。
5、《夏洛特烦恼》
这部相信中老年观众都不陌生吧 , 当年在《港囧》来势汹汹下仍然迎难而上 。
要知道因为《泰囧》的大获成功 , 《港囧》也是被寄予厚望 , 冲着破纪录来的 , 完全没把当时主演导演都叫不出名字的《夏洛特烦恼》放在眼里 。
但没想到《夏洛特烦恼》机智地提前大规模点映了 , 口碑上大爆特爆 , 被吹上神坛 , 于是牛逼哄哄地与《港囧》对打 , 果不其然 , 虽然前三天港囧遥遥领先 , 但最终《夏洛特烦恼》凭借神坛上的口碑成功逆袭 , 成为国庆档霸主 。
但是在我个人看来 , 这部电影也是很一般 , 摸着良心说 , 在观影过程中只有礼貌性的笑过 , 其中的笑点、被吹到成为流行语的段子都太眼熟了 , 以至于没有享受到它的妙处 。
6、《流浪地球》
这部是大家最熟悉的吧 , 对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吹捧还记忆犹新不?也正是一波波民族自豪感爆棚的自来水把它送上神坛 , 顺便创下了40多亿票房的奇迹 。
或许因为期待太高了 , 在观影之前就看到太多人给他打出了满分 , 恨不得把宇宙第一科幻片的帽子给它带上 , 整体看下来是不及预期的 , 观影过程中当我忍不住看时间时 , 我就知道了 , 自己又一次偏离了大众的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