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词 还告诉了世人许多大道理,《题西林壁》:写下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
庐山是天下名山 , 位于今天江西省的北部九江市境内 , 这是一座文人倍受推崇的山 , 无数的文人墨客都为庐山写过诗 。 所以说庐山在文学史上也是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 现在只要提起庐山 , 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到李白那首《望庐山瀑布》 , 整首诗气势磅礴 , 李白的神来之笔 , 让这首诗充满了灵性 ,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仙对于庐山的喜爱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出 , 此后无人再敢描写庐山 , 毕竟没有人能够超越李白 , 再去写关于庐山的诗作 , 那不是自找难堪 。 于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 李白这首诗独占鳌头 , 一时无两 , 成为了庐山的代名词 , 提到了庐山 , 那么就要提到这首诗 , 人们读了这首诗 , 便会想要去庐山 , 看一看是不是有那么一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
文章图片
直到北宋苏轼的出现 , 才有了另一首描写庐山的佳作 , 也就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题西林壁》 , 这首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成为了描写庐山的诗作中另一座高峰 , 尽管这首诗没有李白那首有气势 , 可是他又是以另一种视角来描写 , 更多的还是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 , 把自己对于人生的解读 , 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 , 从而让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绝句 , 当时苏轼写这首诗时 , 人生陷入了困境 , 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 , 赴汝州时经过九江 , 同时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 于是有感而发 , 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 自从被贬到黄州后 , 苏轼的人生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 不仅生活上时常捉襟见肘 , 思想上也发生了变化 。
文章图片
黄州期间苏轼痛定思痛 , 一直在思考过往的人生 , 其实他更多的还是后悔 , 原本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 , 可是由于锋芒毕露 , 以至于被人陷害 , 还一度入狱 , 最终被贬到黄州 , 此后又是颠沛流离 , 接边被贬到不同的地方 。 正是这样的一种人生经历 , 让他对于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 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显得与众不同 。
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来解读的话 , 这首诗着实是很一般 , 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 人们一读就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 , 第一二句是写了雄伟的庐山 , 你横看和则看 , 那庐山都只有层层叠叠的群山 , 一座一座的山峰 , 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 远看和近看 , 高看和低看 , 也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 第三四句又是再次描写了庐山的山峰 , 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是现在身处在这山中 。 看上去没有什么很高明的地方 , 完全是平铺直叙 , 读来不如李白那首让人震撼 。
文章图片
要是这么理解的话 , 读苏轼这首诗自然是会觉得平淡如水 , 其实我们更多的还是要深入去思考 , 苏轼也正是深入地描写庐山 , 还有当时的处境 , 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 , 一个人历经了磨难 , 对于事物的观察一定是要比别人更加深刻 。 那么苏轼其实正是告诉了世人 , 我们看一个人 , 或者是看一件事物 , 还是要从各个方面去看 , 要多了解 ,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看清楚一个人 , 还有事物的本来面目 。 所以说这首诗是充满了哲理 , 同时也是告诉了我们很多的道理 。
文章图片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正是如此 , 往往看一个人 , 我们初次相见是不可能真正看清楚对方 , 只有深入了解了之后 , 才会发现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苏轼在这首诗中 , 正是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 而这也是最为关键 , 我们不应该被事物的外表所蒙蔽 , 还是要多了解 , 遇到问题多问一个为什么 , 你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看清楚一个人 。
- 秉笔春秋吕书生关于灭吴功臣王濬的13首诗词
- 书生闲谈张贵妃想走后门都走不成,包公告诉你什么叫公正廉明
- :为何老师只让你背诵《滕王阁序》,却不敢告诉你“滕王”是谁?
- 王咩小妙招养啥啥死?告诉你5个“注意事项”,养花高手就是你,新手学养花
- 小涵品读红楼梦红楼梦:林黛玉和薛宝钗谁的教养好?三顿饭将两人分得一清二楚
- 李元霸:老师不会告诉你:凿壁偷光的匡衡在长大之后都干了些什么坏事
- 西东找黛玉,背后的老师曹雪芹告诉你诗歌创作的秘诀,学写诗
- 小佛在说史醒后告诉丈夫,丈夫一听,立马把她杀了,妻子梦见丈夫将得天下
- 秦始皇▲书本上不会告诉你的三个历史真相
- 小龙谈古论今他的发家史告诉我们,好人终有好报,丙吉:刘病已的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