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从年亏百万到麦当娜等巨星捧场,他打造出「全球第一网红音乐节」( 三 )



整个音乐节市场的形象遭到重创 , 首届科切拉音乐节预计7万观众的目标 , 最后只达成了一半左右 , 惨淡收场 , 公司对外宣布的亏损数字是85万到100万美元 。
迫于资金紧张 , 托雷特不得不卖掉房子和车 。
他承认那段日子确实很艰苦 , 但并没有打垮他:「我通常会悉心分析为什么失败 , 但从来没有因为失败就觉得难为情 , 也没有因此畏首畏尾 。 一般洗个澡就过去了 , 继续努力 , 不过有些失败需要多洗一次 。 」
到2016年 , 科切拉音乐节的票房收益近一亿美元 。
认真 , 是我们改变世界的方式
科切拉的成功 , 处处依靠细节堆积 。
托雷特的笔记本电脑里有个Excel文件 , 记录了科切拉六大表演场地的使用日程 。 表格里 , 每个场地都有不同的颜色代表 , 分别填充在三天内从中午到午夜的不同时段 , 时间越晚颜色越深 。

他解释 , 大家都希望晚上演出 , 那样就能充分展示表演效果 , 可不是谁都能排到晚上 , 也不是谁都适合夜里 。 比如独立摇滚歌手埃兹拉·福尔曼 , 他是恪守教义的犹太人 , 要在周五太阳下山前赶到犹太教堂 , 周六休息日也不能表演 。
音乐是吸引粉丝的决定因素 , 但不是唯一因素 。 「在科切拉 , 我与9万人一起在荒野上看日落 。 那个场面 , 至今想起来都会觉得震撼 。 」有意无意宣扬的这句流行语 , 使得「在科切拉山谷看上一场落日」被许多人列入了心愿清单 。 这一美景也成了每年如期而至的「网红打卡点」 。
与这独特的自然环境配合 , 每年主办方都会邀请艺术家 , 设计契合当年音乐节主题的装置作品 。 而且几乎每年 , 这些装置作品都在打破自身的尺寸记录 。 托雷特曾表示:「我们要做的是生产能力所达最大极限的装置作品 , 是我们可以搬运进音乐节场地的最大型的作品 , 我们希望你在百里之外也能感觉到视觉震撼 。 」
音乐与艺术 , 两者结合出的诱惑 , 谁能抵挡得住?

2012年起 , 科切拉音乐节演出时间延长到两个周末 。 理由?托雷特向合伙人说的很明确:「怎么样让科切拉做得更好?搞两个科切拉 。 」
具体何时做音乐节推广也是有讲究的 。 每年科切拉音乐节海报和演出阵容公布 , 都是乐迷关注的大事 。 或者说 , 海报公布的那一刻 , 冲锋号角即已吹起 , 该抢票了 。
对音乐人来说 , 科切拉音乐节海报还有另一层意义 , 上面的排位直接和出场费挂钩 。 「对于那些DJ们来说 , 科切拉海报上的位置将决定他们未来在美国和国际市场上的要价 。 」
从周五到周日的主打音乐人 , 必然要占据海报最上最醒目的一行——他们每人都会得到300万到400万美元的演出费 。
在他们下面 , 是一行行歌手和乐队的名字 , 字体渐次缩小 , 让更多的艺人名列其中——最后几行的演出费用部分不足一万美元 。

对主办方来说 , 邀请参加音乐节的艺人是一门艺术 。 除了麦当娜、保罗·麦卡特尼等顶级明星 , 科切拉也给了小众音乐人很多机会 。 《科切拉:沙漠中的20年》导演佩克尔举例说:「蠢朋克2006年的金字塔表演 , 每个艺术家的采访里提及最多的就是它 。 这个舞台凭借一己之力地重塑了电子音乐的现场体验 , 引爆了这个类型 。 」——电子音乐在流行音乐圈的显赫地位 , 科切拉绝对功不可没 。
蠢朋克
过去 , 托雷特通过查看音乐统计机构或者音乐会行业杂志了解谁的唱片卖得更多 , 谁的音乐会门票卖得更好 , 进而决定海报上的「排行」 。 但现在 , 主办者们更多依靠数据来做考量 , 特别是对DJ——他们利用社交媒体的指标衡量人气 , 比如Facebook、Twitter的粉丝数、YouTube的视频点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