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风雨人生都是“装”出来的?,为什么说优秀的管理者( 二 )


为什么都是performance这同一个词呢?因为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职业化就是一种自我限制 。
作为一个职业演员 , 无论你是帅气的莱昂纳多还是英气的伊斯特伍德 , 今天让你演国王 , 明天让你演乞丐 , 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角色 , 而且要演得逼真 , 演得投入 。 该啃生肉啃生肉 , 该剃光头剃光头 , 因为你是拿片酬的 。
励志风雨人生都是“装”出来的?,为什么说优秀的管理者
文章图片
影片《荒野猎人》截图
同样 ,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 , 你是拿薪酬的 。 今天遇到一个刺头下属 , 你得拿出胆识来管教 , 以立军规;明天碰到一个两难问题 , 你得展现勇气拍板决策 , 该开的开 , 该争的争 。
在阿里 , 据说还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没有开过下属的干部不得升任重要岗位当高管 。
在家里 , 你可以做息事宁人的和事佬 , 因为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对错问题 。 取消一场party , 弄脏一个厨房 , 这些都无伤大碍 。 你 , 尽可以本色表现自我 , 无需向自己的软肋开刀 。
但在工作场合中 , 你不管教 , 就无法塑造团队行为;你不决断 , 就无法推动进程 。
在家里 , 你不愿得罪任何一个 , 但到了公司 , 因为领了“片酬” , 你必须放下“本色” , 演好“角色” , 完成从“本色”到“角色”的切换 。
说到底 , 组织并不关心你在家里是妈宝还是直男 , 公司只关心你在分配的“角色”中 , 有没有“演好”这个角色该有的行为操守 。 至于你是装出来的 , 还是本色表现的自然流露 , 公司并不关心 。
在家里 , 看着动作不利索的老幺落在最后 , 你会让全家人停下来等他 , 因为家里的原则是:一个都不能少 。
但是 , 到了公司 , 你在发起一场变革时 , 面对一个闹情绪的员工 , 你无休止地投入精力去劝勉 , 你会发现照顾了一个却是得罪了一大片 , 原来已经上船的同事会下船离去 , 因为公司的底层逻辑是“协作”而不是“关爱” 。
如果你把企业文化里讲的员工关爱当作管理的准则 , 那你就太天真了 。
企业文化里讲的关爱是点缀 , 是在员工按规范做事基础上的人文关怀 。 一个经理过于关怀一个闹情绪的员工 , 那是一种滥用组织资源的失当行为 。
其实 , 在一个陌生人组成的组织中 , 无论你怎么做 , 无论你选择本色中的哪一面 , 你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 倒不如 , 老老实实地按脚本的角色要求好好地演 。
所谓专业 , 其实就是中规中矩地表演好自己分配的那个角色 。
励志风雨人生都是“装”出来的?,为什么说优秀的管理者
文章图片
03怎么装扮好自己的角色呢?
装不是毛病 , 不会装才是毛病 。
那怎么装呢?怎么装扮好自己的角色呢?我们还是拿演戏的例子来做类比 。
演员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 有两个关键的环节 , 第一要吃透角色 , 第二要有导演的点拨 。
对应到工作场所 , 吃透角色需要一个角色认知的系统培训 , 导演点拨对应了上司的反馈机制 。
1.角色认知学习
我有一个在微软工作的同学 , 学计算机出身的 。 他是一个标准的码农 , 整天趴在电脑前写代码 , 直到有一天 , 因为专业出色被提拔成为带队的经理了 。
他成为经理的第一个月 , 就参加了一个五天的脱产培训 , 由微软美国总部飞来的资深经理给他们这些新晋经理上课 , 教大家如何适应新角色的职责变化 。
比如 , 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中层干部 , 首先得学会将目标翻译成任务 。 以前只是按被派的活去做 , 现在要学习如何向下派活 。
这派活可不是简单的传递或分解任务 , 而是翻译 , 将目标翻译成任务 。
比如你接到的上层的目标是将采购成本下降10% , 你不是简单的分解任务 , 张三管设备的 , 设备成本降10% , 李四管材料 , 材料去砍价砍10%个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