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蒋多多写下百万字小说,成高考悲剧,蒋方舟:我不高考一样上清华( 二 )


针对教育部门的漠视 , 蒋多多求助了媒体 , 希望通过媒体的舆论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
正如蒋多多所策划的那样 , 媒体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 , 但是感兴趣的内容并非是教育问题 , 而是蒋多多的问题 , 并且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 。
这让蒋多多十分郁闷 , 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 , 蒋多多当时还算理智 , 她说:“有些人特幼稚 , 有的人对我不了解 。 批评也好 , 褒扬也罢 , 我的看法只有一句话 , 走你的路 , 让人们去说吧!”
有记者问蒋多多愿意去复读时 , 蒋多多表示自己的目的并非是考上大学 , 甚至即使有高考特招 , 也不会去 , 说自己即使想要学习 , 也要依靠自学 ,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
实际上 , 蒋多多的家庭条件并不算好 , 父亲是保险业务员 , 每天都要跑业务 , 家里的15亩地 , 都是母亲一个人在忙活 , 在一次记者去访问时 , 发现蒋多多母女正在地里吃力的拔草 , 蒋多多的母亲坦言 , 蒋多多是家里第二个女孩 , 家里为供他们姐弟三个读书 , 现在还欠着2万元外债 。
高考失败 , 对蒋多多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 蒋多多最担心的并不是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 , 而是来自家庭的压力 , 她最担心的就是害怕不知如何面对父母 。
实际上 , 蒋多多早在高考之前就做好了计划 , 偷偷攒下200多元 , 当作出门打工的路费 , 在高考那天 , 父亲问她考得怎么样 , 蒋多多直接回答:“考上是不可能了 , 我自己自有打算” 。
她的“自有打算”自然是外出打工 , 在填报志愿结束后 , 她就一个人坐车去了郑州 , 由于联系不到在郑州的姐姐 , 她一个人在火车站待了一晚上 , 第二天姐姐得到消息后劝她不要去打工 , 蒋多多没有听 , 而是一个人又跑去了菏泽 , 通过满大街小广告寻找工作 , 最后也没有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
后来蒋多多自述时说“那一段特别无助 , 压力特别大 , 老觉得对不起父母 。 好几次连死的念头都有了 。 ”
没有读过一本名著 , 却写下上百万字的作品其实蒋多多会走上以八千字抨击教育和高考制度 , 其实跟蒋多多曾经的写作经历相关 。
从小学到初中 , 蒋多多一直是一名十分听话的孩子 , 并且考上了南阳八中这样A类示范性高中 , 妥妥的“省重点” , 在高中的前两年 , 蒋多多的成绩还能在班里名列前茅 , 但是热爱写作的她 , 最终害了她 。
蒋多多当时写了一篇小说 ,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寄到了一家报社 , 没成想被这家报社刊发了 , 这对蒋多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
其实我也有过相同的经历 , 在2005年前后 , 几乎每本《读者》或者《青年文摘》的最后一页 , 几乎全是征稿启事 , 我也投过稿 , 还获得了举办方发放的荣誉证书 , 不过我后来发现我的那个荣誉证书并没有什么含金量 , 在校园的一次作文大赛中也没有得奖 , 从此对写作心灰意冷 。
我不清楚蒋多多投稿的性质 , 但是应该正是这次投稿的成功让蒋多多后来热衷于写作 , 蒋多多说自己为了写作 , “自习课、课间、饭后 , 特别是中午 , 在别人休息的时候 , 我却趴在桌子上写小说 。 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 如果写作的话 , 下午上课特别有精神 , 如果不写 , 整个下午都昏昏欲睡 。 ”
蒋多多说自己最多时 , 一天可以创作一万字 。 这种“疯狂”创作还是挺令人钦佩的 , 其实我中学时代也曾想写一部小说 , 但是只写了三千多字就写不下去了 , 我到现在都认为能写小说的人 , 都是十分厉害的人 。
蒋多多的小说也很杂 , 不仅有武侠小说 , 还有校园生活 , 在那个时代 , 如果真的有好的作品 , 像韩寒、郭敬明那样参加新概念写作大概 , 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
但是蒋多多的作品大多也都是写了一个开头 , 而没有结局 , 一直到最后 , 断断续续写了N多部 , 却没有一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