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卧底、刺杀、设专门机构……揭秘三国乱世的真实谍战( 二 )


从表面上看 , 郭循行刺的幕后主使似乎就是曹魏 , 但其动机匪夷所思 。 因为当时 , 蜀汉内部正在围绕是否北伐进行激烈的争论 。 姜维是主战派 , 他一心想效仿诸葛亮 , 重启北伐 。 而费祎是主和派 , 他认为如今众人的能力都不及诸葛亮 , 北伐只会徒劳无功 , 不如保境安民 。 每次姜维出兵 , 费祎就在后方“裁制不从” , 将姜维的兵力限制在仅有万人 。 费祎一死 , 姜维没有掣肘 , 立即发动了对曹魏的大规模进攻 。 郭循的刺杀行为如果是曹魏指使 , 岂不是搬石砸脚?
因此 , 这场由曹魏叛将所引发的刺杀案就变得迷雾重重 , 有人猜测是姜维利用他杀死费祎 , 除掉政敌 , 还有人猜测是刘禅在幕后主导了这场戏 , 意在防止出现权臣专政的局面 。 马伯庸小说《街亭》在此基础上还开了个脑洞 , 写成马谡在逃亡后用郭循的名字潜回蜀汉 , 刺杀费祎 , 完成了自己的复仇 。 总之 , 这起刺杀案因为史料缺乏 , 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
【历史故事】卧底、刺杀、设专门机构……揭秘三国乱世的真实谍战
文章图片
《风起陇西》剧照
文字笔迹里的情报战
谍战剧中的许多情报都是通过文字密语来传递的 , 而在三国时期 , 人们已经熟练地从文字笔迹中破解谜团 , 通过文字笔迹来展开情报战 。
曹操手下有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叫国渊 , 曹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 。 当时曹操刚统治河北 , 有一些反对势力写了篇文章诽谤朝政 , 在社会中广为流传 , 影响很坏 。 但因为文章是匿名 , 查不到源头 , 曹操便委派国渊处理此事 。
国渊拿到这篇文章仔细分析 , 发现作者在行文中经常引用东汉文学家张衡所作的《二京赋》 , 于是心生一计 。 他找来三个情报人员假扮学子 , 让他们去城内拜师求学 , 尤其是寻找精通《二京赋》的人求教 。
不久 , 这三人果然找到了能教《二京赋》的老师 , 并且按照国渊的要求 , 带回来老师的书信作为学习的凭证 。 国渊将几封书信和诽谤文章比对 , 发现其中一人的字迹和诽谤文章如出一辙 , 于是立即将那人抓来审问 , 果然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
此外 , 大书法家钟繇之子钟会 , 还曾经凭借自己高超的书法造诣 , 模仿敌将亲属的笔迹撰写劝降书 , 成功策反敌将 , 为司马昭平定淮南叛乱立了大功 。
中国古代专门的情报机构始自三国
作为三国时期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曹操十分重视情报工作 。 他在自己的丞相府府官体系中专门设立了“校事”一职 , 其任务就是为曹操充当耳目 , 刺探臣子的言行 , 获取情报 。
曹操用卢洪、赵达二人担任校事 , 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 , 经常恶意构陷官员 , 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 。 《魏略》载:“故于时军中为之语曰:‘不畏曹公 , 但畏卢洪 , 卢洪尚可 , 赵达杀我 。 ’”
卢洪、赵达的所作所为引发了朝臣极大的怨言 。 曹操为了平息众怒 , 卸磨杀驴 , 处死了二人 。 但到了曹丕时期 , 校事的权力更重 , 校事刘慈在数年之间 , “举吏民奸罪以万数” 。 后来在朝臣的强烈反对之下 , 曹魏才罢除了校事一职 。
然而在东吴 , 孙权对曹操有样学样 , 仿效校事制度设立了中书典校事 , 由酷吏吕壹负责 , 监视群臣 , 弹劾官员 , 让东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 史载吕壹“性苛惨 , 用法深刻” , 连太子孙登都多次上谏 , 请求罢免 。 最终在朝臣的压力下 , 孙权不得不处死吕壹来安抚群臣 。 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中 , 编号1296的简牍就发现了“中书典校事吕壹”字样 。
此外 , 东吴还有名为“察战”的间谍 , 直接隶属皇帝 , 吴末帝孙皓时期 , 民间有谣传孙皓叔父、章安侯孙奋当立为帝 。 孙皓派察战带着毒药 , 将孙奋及其五子全部毒死 , 手段极其残忍 。
学者丰建泉等认为:“从三国的校事设置来看 , 已具有间谍机构成熟、组织编制固定、人员配备完善、领属关系明确和情报任务专业等特征 。 因此 , 中国古代专门的情报机构当始自三国 。 ”
(作者系文史作家 , 著有《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等)
发表于《中国青年报》2022年5月10日11版
【历史故事】卧底、刺杀、设专门机构……揭秘三国乱世的真实谍战
文章图片
成长
作家、编剧、书评人 ,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 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影视艺术学会会员、稲诚及所城市书店合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