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失去华为,寒武纪如何撑起280亿高估值?( 二 )


背靠中科院系统 拿下政府IDC大单
没有了来自华为的稳定收入 , 寒武纪在商业化方面只能另寻他途 。
好消息是 , 寒武纪很快又找到了另一座靠山 , 就是中科院 。 寒武纪一定程度上算是中科院计算机所孵化出来的一家公司 , 陈天石、陈云霁等创始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中科院“龙芯一号”的核心研发团队 。 目前中科院也是持有寒武纪18%股份的二股东 。 因此毫不奇怪 , 关键时刻还得靠中科院拉一把 。
2019年4月25日 , 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与中科院计算机所签订合作协议 , 建设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项目 。 这个项目很快成了寒武纪最大的“现金奶牛” 。
横琴项目一共有三期 , 在一期建设中 , 寒武纪为中科曙光的服务器提供算力 , 也就是智能加速卡 。 2019年 , 寒武纪向中科曙光销售了6384万元的智能加速卡 , 基本上是用于横琴项目 。
横琴项目二期则直接由寒武纪承建 , 给寒武纪带来了2亿元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 。 寒武纪并不生产服务器 , 而是向服务器厂商采购服务器整机 , 当然服务器的底层算力还是由寒武纪的智能加速卡产品提供 。 2019年 , 寒武纪向中科院系统的另一家公司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采购了8110万元的服务器 。
横琴项目一期已经在2019年6月建设完成 , 二期正在建设中 , 预计在2022年还将进行第三期的扩建 。 因此 , 横琴项目未来几年间将为持续为寒武纪带来收入 。
除了横琴项目之外 , 寒武纪2019年还签约拿下了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人工智能计算创新中心的项目 。 根据新闻稿 , 该项目是西北地区首个“AI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 , 由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立 。 2019年 , 沣东项目为寒武纪贡献了8108万元收入 。
巧合的是 , 2019年6月寒武纪刚刚与西咸新区签约 , 在该区建设西部总部 。 众所周知 , 以订单或投资开路 , 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常见路数了 。
以上是2019年寒武纪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 , 其中“公司B”是中科曙光 。 从图可见 , 珠海横琴和西安沣东两个政府IDC项目 , 在2019年为寒武纪贡献了约80%的收入 , 其中横琴项目贡献了60%的收入 。 这两个项目虽然收入丰厚 , 但背后的关联关系和地方引资招商的战略考量因素 , 却让商业上的价值大打折扣 。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 , 要求寒武纪就项目来源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等问题进一步说明 。 寒武纪回复称:“在‘新基建’的背景下 , 公司将面向重点城市数据中心、科研院所和行业客户推广已经建成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示范项目……综上 , 公司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具有可持续性 。 ”
寒武纪在招股书中表示 , 寒武纪的定位是独立、中立的芯片公司 。 而当一家芯片公司化身为政府IDC项目承包商 , 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之感 。
超高估值如何消化?
国内AI芯片公司受到VC/PE热捧 , 是因为讲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故事 , 但从寒武纪来看 , 弯道超车并不容易 。
首先 , 对创业公司而言 , 要攻下云端市场难度极大 。 一位ICT领域的投资人向投中网表示:“寒武纪技术上不弱 , 但是产品也谈不上比传统大厂更好 。 ”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客户 , 第一诉求是安全稳定 , 为什么放弃那些成熟芯片 , 而去用一个小公司、未经检验的芯片?
在智能终端市场 , 最大的一块需求是手机 。 而手机市场上 , 华为海思、高通这样的芯片巨头自研AI模块并非难事 , 没有向外采购IP的需求 。 对国内AI芯片创业公司来说 , 最大的机会大概是OV、小米等厂商的自研芯片 。 但在对上交所问询的回复中 , 寒武纪也承认 , 小米、OPPO、VIVO自主研发的SoC芯片大规模商用仍待时日 , 短期内对于公司智能处理器IP产品不存在大规模的采购需求 。
以上两大市场是寒武纪创业以来主攻的方向 。 在2017年1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 , 寒武纪提出的公司发展目标是:“3年内占领10亿智能 AI 终端 , 占领中国云端高性能芯片1/3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