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喊的救兵疏、障两种治理河流方略,贾鲁修黄河的是非功过,大禹治水的传说( 三 )


贾鲁能在短短的7个月中结束了持续七八年之久的河患 , 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疏塞并举"的治理河流方针 。
猴子喊的救兵疏、障两种治理河流方略,贾鲁修黄河的是非功过,大禹治水的传说
文章图片
贾鲁像
贾鲁治理河流是疏、浚、塞三者并举
历史文献中记载 , 贾鲁治理河流是疏、浚、塞三者并举 , 但"浚"实际上也是疏的一种方式 , 所以还是疏与塞相辅相成 。
具体地说 , "疏"指疏导水流 , 共有4类情况:
在没有行水的"生地" , 开新道取直;
对于旧路 , 使其高低均匀 , 铲高堙低;
对于河身 , 使其宽窄合理;
同时开挖减水河 , 分流河水 。
浚:指淘挖河床的淤泥 , 以通畅水路 。
塞:指用堤坝等形式进行拦堵 。
在施工过程中 , 贾鲁是先疏浚而后再堵塞决口 。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 一般河床决口 , 往往是由于口门以下河身淤积严重 , 流水不畅 , 洪水来时宣泄不及而在上游堤防薄弱处决口 。 因而若不先行疏浚旧路 , 使之水流通畅 , 即使费力堵住口门 , 使河水恢复旧路 , 但再遇到洪峰 , 仍旧会因无法宣泄而决口 。
北宋庆历八年河决商胡埽形成北流以后 , 几次堵塞决口 , 挽河东流 , 都由于事先没有对东流旧路进行全面的疏浚 , 很快就又决而北流 , 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 所以 , 贾鲁在堵口前先疏浚旧路 , 开挖减水河 , 保证堵口以后 , 回归旧路的水流能够畅行无阻 。
可以说疏、塞并行 , 先疏后塞 , 是贾鲁保证治理河流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针 。 贾鲁整治后的河床 , 走向大致与今地图上的淤黄河相差不多 。 这条被重新固定下来的黄河正流 , 水深岸固 , 后人用"铜帮铁底"来形容河床的稳固 。 由于贾鲁采用正确的方针来治理黄河 , 取得了很大成功 , 所以后世就把他所整治过的这段河床命名为"贾鲁河" 。
遗憾的是 , 在大禹以后像贾鲁这样重视疏浚的人并不多 , 人们仍旧往往过分依赖堤防 , 忽视配合以必要的疏浚措施 。
猴子喊的救兵疏、障两种治理河流方略,贾鲁修黄河的是非功过,大禹治水的传说
文章图片
贾鲁河
贾鲁在治理河流史上做出了重大功绩 , 但在当时 , 也让广大群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当时 , 元朝政权已经腐败不堪 , 政治上危机四伏 。 工程开工前一年就有人提出动用一二十万民丁治理河流有可能酿成动乱 , 而且河南、河北出现了"石人一只眼 , 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童谣 , 说明一场大规模的群众反抗斗争就要来临 , 在这时劳扰百姓 , 必然要加速元朝的灭亡 。
治理河流工程开工后 , 在白茅口附近的黄陵冈果然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 , 结果四月动工 , 五月刘福通等就在颍州起义谋反 。 随之河南大乱 , 以迄于元亡 。
猴子喊的救兵疏、障两种治理河流方略,贾鲁修黄河的是非功过,大禹治水的传说
文章图片
贾鲁河
在利用疏浚方法治理河流方面 , 宋朝人还做过一件虽然失败了但却很有意义的尝试 。 黄河不断泛滥乃至改道 ,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泥沙在下游河床中淤积 , 造成阻塞 , 致使泄水不畅而引起的 。 但人们对于这种严重淤积 , 长期以来一直束手无策 。
北宋神宗熙宁六年 , 在王安石的主持下 , 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疏浚河床的"疏浚黄河司" , 试图采用专门的机械来清除河床中的淤泥 。 当时有一个叫做李公义的人 , 发明了一种船载挖泥工具 , 名为"铁龙爪扬泥车" 。
具体形制和使用方法是:制作一个几斤重的铁爪 , 用绳子拴在船尾上 , 然后沉到水底 , 撑船顺流急驶 , 反复几次 , 就可以把河底淘深几尺 。
猴子喊的救兵疏、障两种治理河流方略,贾鲁修黄河的是非功过,大禹治水的传说
文章图片
黄河水灾
宦官黄怀信认为这个办法可行 , 但嫌铁爪太轻 , 后经王安石同意 , 由黄怀信和李公义一起研究 , 改进原来的设计 , 制出了一种新的工具 , 称为"浚川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