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古中国万物皆可偷的狂欢日,偷金银钱财,中意对象,官府概不追究

在手机上偷菜,是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古人没有手机怎么办?那就偷真的菜呗,而且是合情合法的,放开胆子尽管偷,主人发现了也不能报官,只能笑着把你赶走。等他一个不注意,还能再去偷。
宋人|古中国万物皆可偷的狂欢日,偷金银钱财,中意对象,官府概不追究】不开玩笑,这是古代北方游牧流传上千年的放偷日。我们过元宵节的时候,就是他们的放偷日。这期间,偷人东西不犯法,连别人家的老婆孩子可以偷过去。而且完全合法,官府不管,主人不恼,就算当面遇到来偷的人,主人也只能一赶了之,最多把被偷走的东西要回来。
这个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建立北魏的鲜卑族,契丹的放偷日最为有名,时间是正月十三至十五这三天。宋朝人把辽国的很多轶闻趣事记录在书上,才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到这种习俗。
宋人|古中国万物皆可偷的狂欢日,偷金银钱财,中意对象,官府概不追究
文章插图
当汉人过元宵节的时候,契丹人已经偷得不亦乐乎了。对于穷人来说,这三天可能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富人则严防死守,尽量减少损失。这对缓和游牧民族内部的贫富矛盾,有一定的作用。
鲜卑、契丹等民族在进入中原之前,社会形态仍然处于部落时代。首领们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财富,广大穷苦牧民不但要为首领养羊养马,还是自带武器去打仗,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有了放偷日,多少可以发泄一下穷苦牧民的怨气,对统治是有好处的。
平时,契丹对偷盗的刑罚很重,一般都是偷一罚十。在放偷日里,偷什么都行,万物皆可偷,只要不被主人发现。他们偷起菜来,不是一颗一颗地偷,而是把整个园子全采光。
宋人|古中国万物皆可偷的狂欢日,偷金银钱财,中意对象,官府概不追究
文章插图
相好的年轻男女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完成结婚的心愿,男娃子只要能把女孩从家里偷出来,就能成亲了。据说,早期的契丹族有规矩,男方若想迎娶女方,必须在女方家里做三年苦役,等有了孩子才能带着老婆单过。而在放偷日这天,如果能成功把老婆偷走,就不用白干三年啦。
从宋人对放偷日的描述来看,契丹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城镇。如果是在草原上,最多偷个羊什么的,只有在城镇里,才会有如此热闹的场面。事实上,辽国是个半游牧半农耕的国家,也有一定的城市文化。
自从得到燕云十六州后,幽州和云州成了辽国的南京和西京,它们分别是现代的北京和大同。大量的契丹贵族定居在这里,汉人的元宵节和契丹的放偷日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北方独有的放偷文化。
宋人|古中国万物皆可偷的狂欢日,偷金银钱财,中意对象,官府概不追究
文章插图
女真崛起后,虽然极度憎恨契丹人,但放偷日被继承了下来,只是把时间改为正月十六日一天。南宋使节洪皓在金国被扣押和生活了11年,把在金国的见闻编撰成书,里面详细地记录了放偷日的情况,女真人很好地保留了草原上的这个习俗。
辽金两代和宋朝相处了几百年,这么有趣的习俗宋人没理由不学习。宋人不偷菜也不偷老婆,而是改为偷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宋人认为元宵节的灯盏可以使人生子,夫妇二人一起把灯偷回来,放在床下,当月就可怀孕。如果真的生下孩子,男的叫灯成,女的叫灯哥。
宋人的拿来主义真是了得,胡为汉用,还发展出了实用功能。当然这是迷信,有没有效果只有天知道了。
宋人|古中国万物皆可偷的狂欢日,偷金银钱财,中意对象,官府概不追究
文章插图
蒙古人同样继承了放偷日,也是正月十六。即使是明朝,扬州等地方仍然有放偷日活动。清朝自称是女真的后代,放偷日习俗确实是延续了下来。传统的偷菜活动又恢复起来,并且随着满清官员扩散到全国各地。
后来,放偷日慢慢演变成了抹黑节,这个抹黑可不是造谣黑化别人的意思,是真正的抹黑。正月十六这天,满人们一大早准备好一块涂有黑颜料的毡布,上街逢人就抹。
碰到长辈要先请个安,抹上一点意思一下就行。如果是钟意的异性,那就正好撩一撩,说不定就对上眼了呢。抹黑节跟狂欢节一样,可以放下一切烦恼,尽情地快乐一下。这个节日一直延续到今天,已经变成变成新的旅游资源,吸引八方客人一起来体验。
【参考资料:《契丹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