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欧洲历史上的基辅国家是如何建立的?( 二 )


【爱历史】欧洲历史上的基辅国家是如何建立的?
文章图片
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
根据《原初编年史》记载 , 弗拉基米尔大公回到基辅后 , 将原先信仰的佩龙神像砸毁 , 而神像被人扛着到处巡回展示 , 最后被扔到第聂伯河 。 弗拉基米尔大公集合了基辅的所有人 , 让他们在河边接受洗礼 。 基辅的民众接受这次全面洗礼并非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强制性的 , 而是自愿的 ,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基辅人对拜占庭基督教会一直都有着崇拜和憧憬之情 。
然而 , 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受洗也是有着自己的另外一层考虑 。 因为 , 按照基督教伦理 , 受洗饿的统治者之间在国际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 也就是说通过受洗不仅可以确保国家的“独立” , 同时还能提高统治者的地位 。 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动机也是于此 , 通过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相互提携 , 不仅可以提高基辅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 还能增加大公的权威 。
基辅国家的分裂
雅罗斯拉夫贤公以后 , 以各自占据的城市为中心 , 诸多“公”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圈 。 诸公之间争斗不停 , 基辅大公国走上了分裂之路 。 12世纪 ,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继任大公之位 , 他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并统合了诸公势力 , 还战胜了游牧民族波洛夫人 。 基于历史事实创作的中世纪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记述了伊戈尔王子和波洛夫人战斗的故事 。 由此可见 , 俄罗斯人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之后仍然持续不断 。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虽然被称为基辅大公国的“中兴之主” , 但他最后还是无法阻止国家的分裂 。 12世纪中叶 , 在基辅大公国内部 , 已经存在十五个分裂的公国 , 大公之位更是频繁易主 。 12世纪后期 , 基辅大公国在事实上已经解体 。
【爱历史】欧洲历史上的基辅国家是如何建立的?
文章图片
这样 , 各地的统治实权完全掌握在诸公之手 , 特别是其中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得以显著扩大自身的势力 ,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分封他的小儿子尤里.多尔戈鲁基去统治俄罗斯中部的森林地带 。 南方诸公混战期间 , 远离战乱地带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吸引了南方的逃亡人口 。
同时对伏尔加河畔的其他部落进行了军事征服 , 公国还花费大力气构筑、建造了下诺夫哥罗德城 。 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还把“首都”设在克利亚济马河畔的弗拉基米尔城 , 原先的基辅大公国主教也跟随着迁到此地 。
“另类的”中世纪都市诺夫哥罗德
与基辅城相比 , 诺夫哥罗德城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 , 历史学家亚宁给这座城总结了“三个特征”:
首先 , 与基辅城、弗拉基米尔城以及后来的莫斯科城相比 , 诺夫哥罗德城有“人民会议制度”的“共和政治体” , 而其他三座城市都处于王政下的公国 。
其次 , 诺夫哥罗德城是商业贸易路线的一个重要节点 , 与许多的城市有着商业上的贸易联系 , 其自身本就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 。
最后 , 与其他公国的首都城市不同的是 , 诺夫哥罗德城拥有比较为广泛的周边领地 , 而城市生活则基本集中于“城市”内部 , 可以说诺夫哥罗德城是一座中心城市 。
亚宁认为 , 要研究诺夫哥罗德城的独特性 , 就需要对“白桦文书”予以充分的重视 , 所谓的“白桦文书”指的是写在白桦树皮上的古代文书 。
【爱历史】欧洲历史上的基辅国家是如何建立的?
文章图片
为何只有诺夫哥罗德城可以发展成一座繁华的城市?
这主要是它的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 诺夫哥罗德城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上是公元859年 , 这座城市不仅是波罗的海与地中海贸易商路上的重要节点 。 通过伏尔加河水系的连接 , 这座城市也是东方国家贸易商路上的重要城市 。 随着商业与手工业的显著发展 , 这座城市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 。 因此 , 基辅大公会把此地分封给自己的嫡子 。
由于诺夫哥罗德城月基辅一南一北 , 路途遥远 , 很多时候领有此城的诺夫哥罗德城公爵并不会长期在领地居住 , 如此一来 , 诺夫哥罗德城的实权会逐渐被当地贵族为中心的城市上层所掌控 。 城市的上层集团与修道院会向四周扩张自己的领地 , 逐渐拥有了后来被称为“五个州”的广大区域 。 就这样 , 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型“国家” , 以诺夫哥罗德城为中心 , 支配着“属州农村” 。
诺夫哥罗德城的最高权力被称为“维彻”的“公民会议” , 维彻是一种公民机会 。 公民会议选举大主教、市长、千人长等宗教或世俗的权力者 。 召集会议时 , 会敲响一个大钟 , 钟声便是“维彻”开会的标志 。 所有的自由民都有投票的权力 , 但这并不就是意味着它是一个“平等社会” 。